5月26日,上海舉行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有媒體提問:現在逐步復工復產了,還是有市民反映小區門難出,有些企事業單位要求復工不能乘坐公共交通,這方面有哪些防疫要求?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趙丹丹介紹:隨著上海疫情形勢穩中向好,本市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分類別、分階段推進復工復產的要求。5月22日到31日期間復工復產的相關疫情防控工作主要涉及幾個方面:
一是在人員管理方面,企業要實施閉環管理,無疫情風險的企業與居住地點間實施兩點一線通行;有疫情風險的企業或社區推進點式復工。以上都要通過場所碼或數字哨兵,以便于及時掌握出入人員健康狀況。對于來自管控區、封控區等地區的返崗人員和新上崗人員,要實施 2-3 天閉環管理。同時,根據市域交通恢復情況,復工復產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公共交通方式通勤。
二是在核酸及抗原檢測方面,企業要按照所在屬地要求頻次,開展核酸篩查,并每日加做1次全員抗原檢測;與社會面接觸的企業員工,每日進行1次核酸檢測。大型工廠每日進行1次抗原檢測,每2日開展1次核酸檢測。
三是企業要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按要求落實好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督促本企業員工及各類在企人員按照要求自主開展健康監測,并做好異常人員的及時發現、信息報告和配合專業部門的處置。企業要加強員工新冠疫苗接種工作,提高第三針接種率。要加強中藥干預,提高員工免疫能力,預防感染。要定期開展員工心理疏導,及時了解掌握員工的心理狀態。
同時,員工也應落實個人健康責任,要嚴格做好個人防護,按要求佩戴口罩等,進出辦公場所,按要求掃場所碼或數字哨兵。
趙丹丹表示,6月1日以后,將根據上海疫情形勢作出調整。只有企業、社區、員工各方齊心協力,并堅持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安全生產等方面齊抓共管,才能有序恢復正常生產秩序,共同維護來之不易的防疫成果。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