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展消息 近日,由我國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直徑高鐵盾構機——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鐵(以下簡稱為滬寧合高鐵)崇太長江隧道“領航號”盾構機掘進至第2830環,累計掘進5660米,安全穿越長江刀鱭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抵達長江江心,標志著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
崇太長江隧道是滬寧合高鐵控制性工程之一,連接上海市崇明區和江蘇省太倉市,采用單洞雙線設計,全長14.25千米,其中盾構段全長13.2千米,盾構穿越水域段長11.325千米;設計時速350公里,為世界行車速度最高的水下隧道,建成運營后將實現高鐵穿越長江不減速的壯舉。該隧道由滬杭客專公司建設管理,中鐵隧道局施工建設。
崇太長江隧道采用“領航號”盾構機獨頭掘進施工。該盾構機刀盤直徑15.4米,整機長148米,總重約4000噸,是目前世界最大直徑高鐵盾構機。該盾構機搭載中鐵隧道局首席專家、隧道掘進機及智能運維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洪開榮團隊自主研發的“智能掘進腦”系統,隧道建設從“經驗驅動”突破到“數據驅動”,實現了參數自決策、操作自執行的“有人值守、無人操作”智能化施工階段。
其中,作為“重頭戲”的智能掘進,科研團隊圍繞超大直徑超長距離獨頭掘進、生態環境敏感、地層硬質膠結物、強弱透水地層交替、沖淤變化交替等諸多難題與挑戰,積極開展科技攻關,加快新質生產力培育應用,形成盾構隧道智能建造2.0技術體系,并采取I-TBM盾構智能掘進系統,突破盾構倉內壓力自適應、云端預測數據自決策、掘進姿態自巡航、環流出渣自調整等核心技術,掘進、環流、姿態參數較人工操作更平穩,創造了單月掘進718米的最高紀錄,成功實現全系統算法控制的無人化掘進的常態應用。
為安全平穩穿越長江刀鱭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減少盾構穿越長江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建設管理單位滬杭客專公司會同中鐵隧道局項目部秉持打造綠色精品工程的理念,投入2056萬元資金進行長江刀鱭水產種質資源保護,開展增殖放流和植被修復為主的系統性生態修復與資源補償工作,并進行跟蹤監測和效果評估。采用泥水分離系統,盾構掘進過程中產生的泥漿通過泥水分離系統實現固液分離,泥漿用于循環使用,渣土通過管路運輸至船上,實現“渣不落地”。投入污水處理設備,經過處理后的水用于場地內的灑水降塵,杜絕污水外排,減少現場的揚塵污染。盾構掘進過程中管片及弧形件運輸使用電瓶車,相較于傳統的柴油運輸車減少了一氧化碳、顆粒物等污染物和噪音排放。
滬寧合高鐵是滬渝蓉高鐵的東段線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沿江高鐵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沿江通道主要路網客流、沿海及京滬通道部分直通上??土鞯倪\輸。項目建成運營后將進一步縮短長三角城市群的時空距離,崇明經太倉到上海寶山站預計只要17分鐘,在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間建起一條快速新通道,對于打造“軌道上的長三角”、優化沿長江地區鐵路網布局、服務長江經濟帶協同發展、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