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軌道交通作為國家戰略性基礎設施,正經歷著從規模擴張到智能升級的深刻轉型。高鐵網與城市地鐵的日益密集,給運營維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此同時,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為軌道交通智慧運維開辟了全新路徑,預示著一場以數據驅動、智能決策為核心的行業革命正在加速到來。
當復雜性與智能化相遇,一場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信息技術圍繞“保障乘運安全、提高乘車效率、優化客流管理、提升服務體驗”四大維度,并結合“車、站、路”三大場景落地智能化應用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一個市場規模達千億級別的藍海正向AI行業敞開大門。
智慧運維是軌道運營“剛需”
中國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軌道交通網絡。據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統計,截至2024年底,全國共有58個城市開通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累計開通運營線路361條,運營總里程達12160.77公里,其中地鐵線路9306.09公里,占比76.53%;其他制式軌道交通線路2854.69公里,占比23.47%。另據鐵路局統計,我國高鐵運營里程已突破4.8萬公里,占全球高鐵總里程的70%以上,中國軌道交通規模繼續位居世界前列。
然而,龐大的網絡規模也帶來了巨大的運維壓力。專業技術人員短缺,設備數量龐大、類型復雜,被動維護模式導致成本高昂且影響服務質量。一次列車非計劃停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間接損失和社會影響則難以估量。在運維壓力日益加劇的背景下,智能化手段已成為保障軌道交通安全、高效運行、降本的關鍵支撐,軌道運營智能化“剛需”顯而易見。
人工智能技術在軌道領域應用廣闊
人工智能市場大而全 增長動力明顯
人工智能企業邁入軌道領域正當時
帕西尼攜手深鐵集團,人形機器人TORA-ONE開辟智慧安檢新場景
重慶軌道集團攜手360集團共建智慧軌道
金現代OCR助力青島地鐵多系統協同
科沃斯商用攜手蘇州地鐵共建“AI清潔機器人聯合實驗室”
寧和智能智能巡檢機器人助力南京地鐵1號線智能運維
北京可安可智能攜手哈爾濱地鐵開發智能巡檢機器人
2025ARTS上海國際先進軌道交通技術展覽會聚集了全國地鐵公司、鐵路局及工程單位決策層,設智慧交通與數字化解決方案展品展示,配套智慧運維專場軌道交通高峰論壇,為AI企業打造展+會的形式,直接提供產品展示、與客戶面對面的精準對接機會。
幫您解決軌道交通市場門檻極高有產品卻進不來,沒渠道難推廣的尷尬境地,有技術有產品現場當面談,在這里找到您的準客戶、合作落地。
市場快速洗牌,先入場的企業先開始規模化落地,速速掃碼參展預訂,拿到屬于您的專場“入場券”!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