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一位年逾三十五歲的老將,購得一套爛尾大宅,膝下三子環繞,股市風云變幻中折戟沉沙,職場生涯又遭突變,購電車欲入滴滴行列,卻逢“蘿卜”當道。世間苦難,莫過于此乎?
非但出租車司機,恐怕公交車司機之席位亦將動搖,因無人公交已悄然駛來。
據深圳資訊網透露,深圳巴士集團蓄勢待發,欲于前海部署二十輛自動駕駛公交車。其中,巴士集團第五分公司已獲準開通并運營B998線等四條自動駕駛公交線路;線路一經開通,市民便可通過“深巴出行”小程序輕松預約,率先體驗未來出行。
聞悉,B998線等四條自動駕駛公交線路有望于七月下旬正式啟航,票價親民,僅需一元。此舉標志著深圳市首條由公交運營企業主導的自動駕駛公交線路即將誕生。
武漢之地,無人駕駛出租“蘿卜快跑”備受贊譽,其APP用戶滿意度高達4.9分,其中滿分好評占比竟達94.19%,訂單如潮,單車單日超二十單,且無人車事故率僅為人類駕駛之十四分之一,怎能不令人心動?
繼而,無人駕駛公交試運營之后,是否將全面鋪開?吾以為大勢所趨。觀今日地鐵,亦有無人駕駛之例。然部分地鐵雖可遠程操控,為保安全順暢,仍配駕駛員,實則僅起監控之職。
出租、公交皆已無人駕駛,私家車是否亦將解脫吾人之手?當下,L0-L2級自動駕駛,即輔助駕駛功能,已廣泛應用于新車市場。且廣汽、極越、智己、長安、深藍等汽車制造商,已在高端車型上試水L3級自動駕駛技術,此技術允許在特定條件下,如高速擁堵時,將車輛控制權交由系統,但駕駛員仍需保持警覺,隨時準備接管。
至于更高級的L4-L5級自動駕駛,即真正的無人駕駛技術,多家科技巨頭與汽車制造商正緊鑼密鼓地研發中,然其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尚需時日。
誠然,技術之外,尚有法律規制、安全驗證等重重難關待車企攻克,消費者接受程度亦是一大考驗。然吾輩堅信,待技術成熟之日,私家車皆無人駕駛,吾人將真正解脫駕駛之束縛。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