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在端州區端州一路一家汽車維修企業,技術專家正對一輛車齡超過10年的營運客車進行詳細的安全檢查。這是我市全面推動10年以上道路客運車輛開展隱患排查和問題整治“回頭看”的其中一個場景。
這次整治行動是根據交通運輸部、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的有關工作要求和部署,加快推動行業安全生產向事前預防轉型,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隱患,提升道路客運車輛本質安全水平,杜絕相關車輛“帶病上路”。
企業委托專業維修機構開展自查維修整改,縣級交通運輸部門組織專業維修機構對所有車輛全面核查,市級交通運輸部門組織車輛技術專家抽檢復核車輛和檢查臺賬。對照國家標準的21個項目逐項逐車排查,一旦發現問題隱患直接實施停運措施,待完成維修并經主管部門復核后方可恢復營運。
記者了解到,在排查的21個項目中,包括發動機總成、轉向系統、發動機艙、燃油系統、制動系統等,每一個項目又分若干個細節,如電線是否破損、螺絲是否松動等,十分詳盡。
“由于客車的特殊性,車輛滿15年就要強制報廢,而客車超過10年后,相關零部件會出現老化、松動等問題,此時的檢查力度要比10年以下的車輛大很多。”一位有著豐富客車檢測維修經驗的老師傅告訴記者。
為提升車輛核查的專業性、客觀性和真實性,市、縣兩級交通運輸部門提前制定了行動工作方案,市交通運輸局還成立了由分管局領導為組長、相關業務骨干為成員的督查小組,對各縣(市、區)排查整治工作開展督導檢查,并邀請本地6名車輛技術專家專門負責實車抽查。
黃秉碩是6名車輛技術專家之一。他向記者提到,在此次排查中,常見的問題主要是輪胎、車門逃生應急閥、發動機皮帶、車上滅火器和發動機滅火彈等,“如輪胎磨損超過安全標準后,會影響抓地力,如果不及時更換,在濕滑的路面行駛時,就會存在車輛側翻、失控等安全隱患。客車車門逃生應急閥也是一個重點,如果已經失效,打不開,車輛發生意外時車內的乘客無法逃生,后果更加嚴重。如果車上滅火器過了使用期限不更換,關鍵時候也很容易出現問題。”黃秉碩告訴記者,對于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專家們都認真對待,提出整改維修意見,確保存在問題全部得到解決。
據了解,整治開展以來,全市共淘汰報廢9輛10年以上營運客車,我市目前存量10年以上道路營運客車213輛,逐車排查后核定存在問題的有145輛,經市、縣兩級復核已整改到位的有124輛,剩余的21輛正處在停運整改階段。
下一步,肇慶市交通運輸局將繼續持續推進10年以上客車安全隱患排查整治走深走實,確保道路客運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