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檢查指導組在延安市汽車客運南站暗訪發現,當日執行延安至子長客運班線的“陜J67311”車輛,右后輪胎花紋嚴重磨損。“《道路運輸車輛綜合性能要求和檢驗方法》規定,乘用車和掛車的胎冠花紋深度應不小于1.6毫米。”檢查指導組專家介紹,依據《道路運輸企業和城市客運企業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試行)》第三條第二款規定,該問題被判定為重大事故隱患。
針對存在的問題隱患,陜西省交通運輸廳及延安市交通運輸局第一時間開展整改工作,立即停運隱患車輛,并對該車駕駛員開展專題教育培訓,警示約談延安汽車客運南站、龍慶客運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4月26日,該企業對“陜J67311”車輛右后輪胎進行更換,并對該車輛技術狀況進行全面檢查。
檢查指導組在檢查公路基礎設施防汛情況時發現,部分公路基礎設施巡、排查保障設施不完善,如316國道池河2號橋未設置防洪標識、錐坡未設置步道;汛前風險隱患點位處置工作需進一步加快,如西漢高速公路SK1157+346大橋下游河床下切樁頂外漏、211國道K917+680挖方路塹邊坡存在滑動變形隱患;部分河道被堆積物侵占,如210國道蒿溝灃河橋上游河道塊石、巨石堆積,侵占河道,洪水期將對橋梁形成直接淤積或撞擊,影響橋梁結構安全。
針對存在的問題,檢查指導組督促相關責任單位逐一整改落實,重大隱患要掛牌督辦,充分利用部隱患排查治理系統功能,實現各級交通運輸管理部門與企業間隱患排查信息的實時共享與動態更新,確保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解決,做到風險查找全面、管控到位,隱患排查準確、治理到位。進入5月,省內部分內河游船項目陸續開始運營,檢查指導組建議對轄區內河客運安全管理、風險隱患、應急措施進行重點排查檢查,及時組織管理部門和運營企業對類似事故案例進行學習,嚴格落實惡劣天氣“叫應”機制和船舶禁限航規定,確保內河客渡運安全,全方位保障汛期暑期交通運輸運行安全。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