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細心的市民可能會注意到,武漢光谷街頭駛出了不少新面孔的公交車。遠遠看去,時尚的黑灰色車身,配以藍色線條,舒適的車廂座椅,加上多重便民裝置,整車集科技感和時尚感于一體。
11月14日,極目新聞記者從武漢公交集團第五營運公司獲悉,武漢公交536路、518路、340路、755路,全線更換新能源純電動車,成為武漢街頭一道流動、靚麗的風景線。
據透露,本月起,武漢公交將陸續上新1800臺新能源公交車。
新能源公交車正在駛出公交場站
乘坐感覺像坐高鐵
為了了解市民對于新車的感受,極目新聞記者跟車采訪。不少市民稱,武漢公交車容越來越新,車輛也越來越高級了。
11月14日上午10時,乘客陳先生在珞雄路公交場站乘坐公交536路前往東湖高新區政務中心,一登上公交車就東張西望,樂個不停。“這新車我還是第一次坐,真是太漂亮了,車廂內部設計也非常人性化。”陳先生興奮地給妻子打了個電話,告訴她有時間一定來體驗一下。“一會兒我再發個朋友圈,讓更多的朋友知道我們武漢有這么高檔的公交車,像是坐高鐵一樣。”
乘客李女士家住珞雄路康橋小區,剛一上車就四處打量起來:“536路換新車了,我還是第一次坐,車廂寬敞明亮,而且運行起來好安靜。”
10時58分,在珞雄路公交場站,公交536路2728號徐徐進站,隨著車上的報站聲和LED顯示屏的同步播報,70多歲的市民張先生手持“老年乘車證”搭乘這輛公交車前往高新大道。一走上車廂,一股新車的氣息撲面而來,車內空間開闊通透,配置特殊人群專用座椅、液晶屏等先進設施。張先生說,“和以前坐的那些公交車有很多差別,現在的公交車感覺挺舒服,挺高檔的,原來的老車總能聽見‘轟隆隆’的發動機聲音,現在的新車跑起來幾乎聽不到任何聲音,還比以前的車平穩。”
記者仔細觀察發現,新車空間和氛圍設計上也更加人性化。投幣機、IC卡機、易燃易爆物品檢測儀與駕駛室包圍做了一體式嵌入設計,為前門處多留出了一些空間,方便乘客上車。車廂后部減少了一排座椅,乘坐空間變得更加寬敞。車廂前部還專門設置了三個采用軟質皮革包裹的親子座位,方便帶孩子的乘客乘坐。車廂前半部分,增加了5個雙孔USB充電接口,方便乘客使用。靚麗的藍色LED氛圍燈和懸浮車頂,讓乘客感覺舒心和溫馨。
新車開起來更舒適
據武漢公交第五營運公司相關人員介紹,本月起,武漢公交將陸續上新1800臺新能源公交車,首批與市民見面上線載客運營的76臺為純電動車型,車長10.5米,設座位22個,滿載82人,滿電狀態續航里程300公里。
同時,該車型車身結構采用一級踏步和空氣懸掛,配有車身升降和右側下降功能。車廂內外均安裝了特殊人群“一鍵呼叫”按鈕,輪椅專用停靠區以及無障礙翻板,方便特殊人群上下車。
536路司機李續峰告訴記者,新車為新能源純電動,開起來更省勁兒,駕駛感跟小轎車差不多。而且駕駛艙寬敞舒適,更有360度全景監控高科技設施加持,在行車穩定性、安全性方面也都有很大提升。“坐上新車后,就感覺心情特別好。”
公交536路線路負責人張正巍告訴記者,新車為純電動自動擋,還配備了360度環視系統和電加熱后視鏡,增強車輛駕駛員視野,減少車輛視覺盲區,讓行、停車更加安全。同時,駕駛員座椅采用氣囊減震調節,轉向電子助力,減輕了駕駛員的勞動強度,提升了駕乘舒適感。
據悉,隨著城市的高速發展,廣大市民大都選擇低碳環保綠色的公共交通出行模式。一臺純電動公交車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8.6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2.3噸,實現了良好的節能減排效果。本次1800臺新能源公交車的投入使用,將進一步促進大武漢打造低碳、環保的綠色交通體系,有效減少城市環境污染,提高市民出行品質,提升城市形象。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