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訊(記者郭曉通)“相較于傳統車型,這種公交車起步輕、噪音小,更加舒適環保,不用再像以前需要提前打火熱車,冬天也很少出現故障。”日前,張家口市區9路公交車司機孫曉麗向記者談起駕駛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時贊不絕口。
在冬奧城市張家口,藍白相間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成為街頭一道靚麗風景。截至目前,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首批氫能源公交車已完成載客量超8070萬人次、運行超2700萬公里,已成為國內氫燃料電池公交車運行數量最多、最穩定的城市之一。
近年來,張家口市圍繞制氫、儲氫、運氫、氫燃料電池研發生產、氫燃料電池車整車生產等加快氫能產業上下游全鏈條布局和發展。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計引進涉氫項目40項,完成投資38.4億元。
張家口市交投殼牌新能源有限公司利用當地產生的“綠電”資源,通過電解水制氫裝置生產出氫氣。該公司運營總監陳舒明介紹,氫氣經過分離純化后壓縮充裝至管束車中,再輸送到加氫站,供氫能源車輛使用。目前,該項目設計規模為20兆瓦,產氫量4000標準立方米/小時,日產氫量約為8噸。
目前,海珀爾制氫、沽源風電制氫等多個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項目在張家口落戶。張家口市發改委副主任尹旭光表示,該市已建成制氫項目5個,制氫產能達到17噸/天,建成加氫站9個,加注能力每12個小時7.9噸。
近日,在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的物流車間內,幾十臺已經組裝完畢的氫燃料電池發動機整裝待發。“公司燃料電池生產線二期于2022年10月投產,年產能可達一萬臺,已成為全國較大的燃料電池生產基地之一。”該公司副總經理史宏武介紹,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以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產業化制造和示范應用為主營業務,發動機產品采用世界領先干膜技術,無需加濕器,可實現全天候-30℃冷啟動,-46℃冷儲存及停機自動保護。
“零下環境時,燃料電池的反應生成物,也就是水,會因低溫而結冰,進而造成電池系統性能下降。”張家口市氫能與可再生能源研究院執行院長王賀武說,針對車輛啟動后處于低溫狀態下的運行管理,該研究院牽頭開發了“制—儲—運—加—用”全鏈條信息監控系統,對制氫、儲運、加注以及車輛行駛進行全過程監測與跟蹤,可實時調度保障車輛安全。
“加快關鍵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加強多元化示范應用,不斷培育和壯大氫能產業鏈條,提升產業鏈競爭力。”尹旭光表示,該市正以建設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為突破口,全面推進氫燃料汽車的多元運營。目前,首批20輛氫能源物流快遞車已在下花園區、涿鹿縣投入運行,計劃前期示范運行達300輛,加快打造“氫進萬家”的示范場景。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