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日,數字經濟細分時空大數據關注度驟升。
消息面上,此前慶陽市與7家企業(機構、單位)在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甘肅樞紐節點儀式上簽約,將合力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
協議提出,要建設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國家樞紐節點,實現時空數據在全國范圍內的無障礙流通,打通時空大數據行業的數據全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
由于時空大數據的固有特點,因此呈現出多維、語義、時空動態關聯的復雜性。特別是隨著智慧城市和物聯網的迅猛發展,無所不在的傳感器網將產生極其大量的數據,使得世界進入真正的大數據時代,其中大量的與時空位置有關的時空大數據需要被存儲,分析和處理。
目前,由于應用范圍的日益廣泛,也使得時空大數據成為了大數據領域的越來越重要的分支之一。
其中,在國防領域,整體態勢感知是現代化國防的關鍵,因此具有整體獲取特性的遙感大數據在國防上意義重大;
在氣象領域,空間信息是氣象預測的基礎,能融合時空大數據的氣象大數據將為大氣環境監測、農業災害監測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在交通領域,融合了地理位置信息、空間信息的時空大數據將是應急處置的重要決策依據,可以提高應急交通指揮決策的科學性。
此外,時空大數據可以和智慧城市形成緊密結合,時空基礎設施可為其他信息在三維空間和時間交織構成的四維環境中提供時空基礎,實現基于統一時空基礎下的規劃、布局、分析和決策。
據城市規劃委員會介紹,伴隨近年來,我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手機信令數據、互聯網定位數據為代表的時空大數據,能夠較好地反映絕大多數人群的時空行為軌跡,為探求城鄉空間內人群的時空行為特征提供堅實的基礎,從而為國土空間規劃在各環節的工作推進提供廣泛而有力的支持。
其指出,近5年來,將時空大數據技術作為一種支撐技術,用以解決規劃中面臨的議題成為主流。時空大數據技術在城市人口規模、職住空間關系、公共中心體系、設施服務水平、區域城市關聯、城市活動活力共六個領域內均能發揮有效的作用。
同時,時空大數據技術能夠有效地嵌入國土空間規劃全周期管理流程,在基礎調查、現狀分析、建模預測、監測評估,四個階段內的有效應用實踐能夠實現傳統技術方法難以解決的議題。
但在局限性上,太平洋證券也指出,目前在時空大數據領域的發展存在數據整合困難、處理實時性差、標識編碼不統一、價值密度低等問題。
最后產業鏈方面,其主要涉及五個維度,除了前文提及的應用服務,其還分別涉及數據采集、數據處理、存儲管理、分發共享和應用服務。
自然資源部指出,時空大數據產業化需要超強計算能力的支持,云計算通過把數千臺甚至上萬臺機器都放在一個“池子”里面,可滿足時空大數據的“應用彈性”需求,并支撐時空大數據處理的分布式、協作(同)化和智能化。此外,時空大數據產業也需要以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為支撐。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