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地鐵全網客流達到848.73萬人次,創最高紀錄,展現出深圳經濟活力與動能。軌道與金融如何融合出新的火花,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2月22日,深圳地鐵舉辦的“2023年大灣區金融論壇暨TOD商辦資產簽約儀式”上,經濟學家、TOD專家、知名金融機構等齊聚論壇,共繪“軌道+金融”生態圈下的TOD商辦資產發展藍圖。據悉,到2035年,深圳將全面建成2000多公里的軌道交通網絡,帶動千億級的軌道交通產業鏈投資。
到2035年,建成2000多公里軌道交通網絡
將帶動千億級軌道交通產業鏈投資
經濟學專家樊綱以《新時代的中國金融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為現場嘉賓重點解讀了未來深圳金融及產業的新機遇、新使命。他表示,“軌道+”力量的支撐和參與,將會給深圳總部經濟等經濟形態帶來新的可能。
TOD專家朱曉兵以《對話城市TOD資產新價值》為主題,介紹了國內外TOD實踐,解讀TOD商辦資產的功能、業態、模式和發展方向。他認為,基于“軌道+物業”模式形成的TOD商辦集群效應將大力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記者了解到,深鐵集團探索“軌道+物業”模式創新升級,從TOD單體開發的1.0模式迭代迎來TOD產城融合4.0模式,助力城市格局升級。深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辛杰介紹,目前,深鐵已形成以福田區車公廟樞紐(深鐵置業大廈)為軸心,輻射核心商務區的商辦物業版圖。到2035年,深圳將全面建成2000多公里的軌道交通網絡,推進軌道交通樞紐與周邊用地協同開發,并將帶動千億級的軌道交通產業鏈投資。
9家企業入駐深鐵TOD商辦
“軌道+金融”商辦集群生態圈賦能經濟發展
目前深鐵集團正以“軌道+物業”模式打造出多元業態復合的立體微縮都會,吸引更多總部企業、資源入駐深圳的同時,推動高水平樞紐城市建設。在活動現場,深鐵前海時代廣場、深鐵前海樞紐、SIC超級總部中心、深鐵登良東等TOD商辦項目重磅亮相,并與東莞銀行、瀘州老窖、光大同創新材料、中國鐵設、交控科技等9家知名企業集中簽約,充分發揮商辦集群效應,以“軌道上的都市圈”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其中,深鐵前海時代廣場緊鄰前海灣,與鯉魚門地鐵站無縫銜接,已呈現CEO公館、國際都薈住宅、前海深港基金小鎮等多元業態,是集住宅、酒店、商業、國際公寓、總部中心等全場景切換的TOD超級綜合體項目,計劃于年內入市。同樣將于今年入市的深鐵前海樞紐依托前海綜合交通樞紐五條軌道路線的超強交通優勢,無縫融合商業、辦公、居住、酒店等功能,將打造成一流TOD樞紐綜合體項目。
據悉,未來深鐵集團將持續發揮“軌道+TOD綜合開發”優勢,集約開發城市空間,努力打造多個高標準宜居社區與TOD商辦高質量社區,有力反哺軌道交通,著力探索多元“軌道+”生態圈構筑出高質量的“軌道上的都市圈”賦能城市升級。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