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國鴻氫能發布公告,擬全球發售7952.00萬股股份。其中,香港發售股份795.20萬股,國際發售股份7156.80萬股。招股日期為11月27日至11月30日,最高發售價21.35港元,每手買賣單位500股,入場費約10782.66港元。
全球發售預計募資總額為16.18億港元,募資凈額15.09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國鴻氫能預計于2023年12月5日在主板上市,保薦人為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該公司為中國一家專注于研究、開發、生產及銷售氫燃料電池電堆及氫燃料電池系統的領先技術型氫燃料電池公司。
根據招股書,假設發售價為中位數每股發售股份20.35港元,全球發售所得款項凈額將約為15.094億港元。其中,約40.0%擬用于擴大該公司氫燃料電池電堆及氫燃料電池系統的產能;約20.0%擬用于撥付氫燃料電池電堆、氫燃料電池系統及制氫設備的研發;約10.0%擬用于撥付該公司于上游行業公司的投資、潛在收購或建立合作關系,以鞏固及加強該公司的供應鏈;約10.0%擬用于與下游參與者聯合開發該公司產品組合的下游運輸和固定式應用;約10.0%擬用于團隊建設、人才招募及培訓、提高對關鍵人員的薪酬和激勵以及升級信息技術基礎設施,以支持該公司的增長及擴張,并進一步提升管理及經營效率;約10.0%將用作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從出貨量來看,國鴻氫能毫無疑問已是數一數二的行業巨頭。
從收入來看,2020至2022年這三年里,國鴻氫能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27億元、4.57億元、7.48億元。
盡管數據在不斷增長,但從市場規模來看,仍處于相對有限的水準。一方面,國鴻氫能年營收僅為數億元的規模。另一方面,整個氫燃料電池的市場規模也不過數十億元。
在這三年間,國鴻氫能持續出現虧損,其虧損金額分別是2.21億元、7.03億元、2.80億元,三年合計虧損12.04億元。
今年6月,國鴻氫能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這是繼去年11月遞表港交所未果后的第二次嘗試,此番通過聆訊,其也將成為繼億華通之后第二家在港交所上市的氫燃料電池企業。
連虧多年的氫能頭部企業,能否靠上市打破困局?企業排隊上市背后,氫能行業如何賭一個未來?這一切還需市場來驗證。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現場參觀報名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