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處于至少200萬年來的最高點;北極海冰面積是至少過去1000年來最低值;全球升溫的速度是至少過去2000年以來最快的;海平面上升幅度是至少過去3000年以來前所未有的。科學家警告說,除非能夠阻止氣候變化繼續惡化,否則這種情況可能會成為常態。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了“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比亞迪作為綠色夢想的堅定實踐者和引領者,積極響應“雙碳”政策號召,于2021年8月正式宣布打造中國汽車品牌首個零碳園區總部。
在SGS的協助與支持下,通過能源結構切換和一攬子綠色解決方案的運用,比亞迪坪山總部園區共減排245681.89噸二氧化碳當量,成功打造了中國汽車品牌首個零碳園區總部,并獲得了由SGS頒發的“ISO 14064認證證書”及“PAS 2060碳中和認證證書”。
工業園是工業發展的主要載體,比亞迪以“零碳園區”建設為落實“雙碳”工作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新能源產業領域的獨特優勢,跟循減碳“三化論”的概念,即能源電氣化、電氣綠色化和智能數字化,開展減碳工作。
通過新能源車、云巴和云軌構建立體化智能化綠色交通系統,園區內新能源車使用率達到100%。園區內生產全部使用自身研發制造的純電動叉車、堆垛車、托盤車、重卡、清潔車,全面實現綠色物流。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園區公共照明更換為太陽能路燈,可利用屋面全面鋪設太陽能板,年光伏發電量超過4000萬度。自建光儲一體化儲能系統,有效保障生產用電。
除了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產業,比亞迪緊跟數字信息化時代洪流,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節能技改當中,通過實時監控、運算、處理,調整設備運行參數,避免掉了設備的無效運行功耗。累計開展節能技改項目200余項,減碳量可達7.04萬噸/年。
減碳不僅僅是口號,首個“零碳園區”秉承“綠色、低碳、可持續”理念,與比亞迪堅守的綠色夢想一脈相承,也是比亞迪“為地球降溫1℃”倡議的具體行動。坪山總部“零碳園區”的成功建設,為比亞迪埋下了一顆低碳的種子。今后,比亞迪將吸收該項目的經驗,讓更多的“零碳園區”落地生花!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