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一輛輛嶄新的新能源公交車在沙漠水城、錳都杞鄉寧夏中衛市區街道上來回穿梭,藍白相間的車身顯得格外清新環保,這是中衛市區今年投入運營的85輛蘇州金龍蔚藍純電動公交車,成為市民出行的首選方式。
“咱市區新上線的公交車藍白相間,不但好看,還是新能源車呢。”在鼓樓公交站臺前,正在候車的市民指著緩緩駛入站臺的全新公交車說道。記者隨著乘客上了車,除了傳統投幣、刷卡方式外,車內還開通了乘車碼小程序支付方式,方便市民使用手機支付。市民劉女士邊用手機掃碼邊告訴記者:“以前坐公交車還需要隨身攜帶一元零錢,特別麻煩,現在采用這種掃碼的方式特別方便。”
公交為民,公交惠民。據了解,除由濱河首末站—寧鋼集團的5路公交車實行兩票制價格外,其余公交線路均實行一票制價格,即每人次1元。后期將逐步推出微信、支付寶、銀聯卡等全功能支付方式,極大方便市民出行。
據了解,該批新投放的蘇州金龍蔚藍純電動公交,車內空間寬敞,干凈整潔,采用鋁塑座椅,配備冷暖空調,乘坐環境清新宜人,舒適愜意。同時,還配有易燃易爆檢測報警系統、輪胎氣壓報警系統,確保公交車行車安全。新能源電動公交車具有零排放、無污染、低耗能、噪音小等特性,既保障了市民綠色出行又能大幅度節約公交公司運營成本,有利于中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據了解,為了保障該批車輛的順利上線,在新車到達中衛后,中衛市衛民公交公司相關人員加班加點,積極準備車輛上線前的各項工作。蘇州金龍服務工程師立即進行新車PDI檢測,確保所有車輛以完好的狀態投入運營。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成立了領導小組,安排專人與衛民公交公司負責人對接,積極開展85輛全新公交車的上牌入戶工作。車管所工作人員克服氣溫高、工作量大等困難,認真仔細地對每輛車外觀、尺寸進行核準,核對車輛型號、車輛識別代號、發動機號,加班加點為85輛公交車集中辦理了新車入戶。在相關部門的積極支持下,85輛全新公交車如期上線投入運營,為中衛市公共交通綠色低碳發展再添生力軍。
公共交通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發展,衛民公交公司將秉持“一心為乘客,服務最光榮”的理念,努力打造“綜合公交,智慧公交,人文公交,品質公交”,倡導“綠色出行,低碳出行”,以文明、便捷、安全、經濟、舒適的服務為廣大群眾提供良好的出行方式,讓乘坐公交成為市民出行的習慣,為中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貢獻力量。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