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股份是一家具有71年歷史的老牌汽車企業,擁有“黃海汽車”和“曙光車橋及零部件”兩大品牌,在行業內擁有很高的聲譽。在新的發展時期,遼寧曙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曙光股份”)為美好前景揚帆起航,通過與央企合作,在商用車領域進軍氫動力客車市場,并有望在今年的8月份實現國產氫能源客車量產。
曙光股份成立于1951年,前身是抗美援朝時期的一個汽車修配廠,目前是遼寧省唯一正常運營的全資質自主車企,在東北乃至整個北方地區汽車產業版圖中占有重要地位。此次曙光股份通過與央企戰略合作后,氫燃料新能源客車將成為公司新的業績增長點,此外,曙光股份核心產品之一的皮卡也將推出新產品,國內外的銷售網點也已經進行了布局和拓展,前景可期。
可是正當曙光股份將要向新產品汽車進軍之時,發生了一點小意外,有7名小股東要求董事會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終止相關交易,全面改選董事會、監事會。4月9日,曙光股份股東深圳市中能綠色啟航壹號投資企業(有限合伙)(下稱“中能”)、于某、賈某云、姜某飛、李某岱等7名股東,公開表態行使股東權益。曙光股份董事會則表示,由二級市場進入上市公司的個別小股東,究其實質是“金融專家”,而并不是真的為了企業的長期發展,他們表面上是維權,實則是對曙光股份的一次“圍獵”。4月11日,曙光股份發布《中能等股東自行召集臨時股東大會的通知違規無效》指出,中能等股東自行召集臨時股東大會的通知無效。
多年來,曙光股份全心致力于汽車領域的發展,通過眾多曙光人的不懈堅持和努力拼搏,歷經了無數坎坷和風雨,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績。對于上述7名小股東的“維權”之舉,曙光股份一位管理層人士表示:“我們不是怕丟了手里的‘權力’,但中能等股東如果收購了曙光,萬一換上一批不懂汽車的人來管理公司,對于曙光股份而言,是光明還是災難,真的是一個未知數?!逼髽I發展離不開多方資金的支持,但企業的發展只有不受資金的制約,才能穩步實現戰略部署和產業愿景。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