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正泰集團杭州園區,由正泰氫能、重塑集團聯合舉辦的以“氫機遇,新發展”為主題的助力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暨氫能關鍵技術成果聯合發布會隆重啟幕。與會期間,四大關鍵氫能技術成果重磅發布,分別在燃料電池系統、電池核心零部件、綠氫制造裝備及發電儲能系統方面更進一步。
正泰集團擁有38年創新發展積累的智能電氣與綠色能源技術產業資源,聯合重塑集團全球領先的氫能科技優勢,圍繞“氫電+交通、氫電+能源”兩大戰略方向,著力助推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氫能研究領域,浙江多方面牽頭研發,取得不錯的成果。”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氫能研究院院長鄭津洋表示,產學研融合理念在浙江優渥“生長”,也是浙江氫能領域能夠研發牽頭、成果落地“兩開花”的關鍵。
此次,第三代大功率燃料電池系統及核心部件發布成為成果落地的亮點。會上,由重塑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林琦正式發布了大功率燃料電池系統“鏡星二十二(PRISMA XXII)”。其中,大功率持續穩定輸出運行、95℃高溫持續穩定運行、行業最優的百公里8.42kg氫耗、3萬小時的設計壽命、-30℃低溫無損冷啟動,以及3,000米海拔的環境下功率不衰減等成為該產品亮點。
同時發布的還有,燃料電池的兩大核心零部件產品:韻量新能源SIRIUS-E大功率燃料電池電堆、磐動電氣M-Pack系列碳化硅DC/DC變換器。
“重卡能源轉換對交通領域減碳的意義重大,燃料電池是目前來看最理想的動力?!绷昼硎?,要真正實現燃料電池重卡在各種工況下滿足大載重、長續航、高速度、全生命周期經濟效益良好的多維度平衡,依然有不少挑戰,例如大功率產品的散熱問題。
林琦認為,本次發布的新系列產品直面“挑戰”,形成有效技術突破。針對實際應用痛點著手研發,新系列產品成為“六邊形戰士”:在低散熱、大功率、低成本、低氫耗、高可靠性、長壽命等多維度上實現了更好的效果,從而為用戶創造價值。
兆瓦級氫燃料電池發電站產品展示 正泰氫能供圖
此外,活動現場,雙方發布了兆瓦級氫能電站產品及綠氫裝備。據介紹,該款產品廣泛應用于風光-氫儲能發電、廠區削峰填谷、備用電源、熱電聯供等多類場景,在安全、可靠、經濟、智能等方面均有著突出的表現。
在林琦看來,氫能領域有更廣闊的前景。他表示,在交通應用的基礎上,重塑集團聯合正泰氫能及相關合作伙伴,正在積極探索氫能科技在綠氫裝備、儲能發電等多領域的應用,進一步打通“制、儲、運、加、用”的氫能全產業鏈。
發布會氫能領域延伸合作簽約現場 正泰氫能供圖
會議現場,就氫能交通戰略合作、綠氫裝備戰略合作、綠電綠氫產業合作、電網側氫儲能合作、氫能產業鏈戰略合作多個主題,涉及產業鏈上、中、下游的相關合作伙伴,分別簽署了5份合作協議。
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表示,接下來,正泰集團將持續布局綠氫制備、氫能發電業務,強化正泰重塑聯合創新應用研究院建設,開展氫能走廊應用推廣、氫能分布式發電系統示范推廣;加速公交、重卡、叉車等示范應用推廣;推進綠電制氫、燃料電池系統及關鍵零部件等裝備制造落戶杭州、溫州、嘉興等地市園區;助力浙江省氫能產業補鏈、延鏈、強鏈,助推浙江全面加入國家示范城市群,為氫能技術自主創新、應用規模國內領先,以及促進氫能產業集群化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