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據外媒報道,浦項科技大學(POSTECH)的研究人員最近推出氧化鎢涂層,可用作環保氫燃料電池電極的保護層,如同手機的保護殼和薄膜。
(圖片來源:浦項科技大學)
這項創新旨在提高電極的性能和效率。研究人員在氫燃料電池的關鍵部件膜電極組件(MEA)上應用了一層氧化鎢(WO3)。
當氫動力汽車啟動或突然停止(啟動/關閉,SU/SD)時,外部空氣被吸入車輛中。空氣中的氧會在燃料電池內引發不理想的電化學反應,從而加速催化劑退化。鑒于駕駛情況,頻繁發生SU/SD是不可避免的,從而導致催化劑大幅退化。
該團隊利用金屬絕緣體轉變(MIT)的概念來應對這一挑戰。MIT現象指的是,當受到環境氣體濃度或溫度變化等外部因素影響時,絕緣體變得能夠導電。受益于MIT現象,WO3表現出獨特的性質,能夠在質子嵌入/脫嵌時選擇性導電。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該團隊在MEA的陽極催化劑層上涂了一層WO3。在正常操作條件下,該涂層可以保持導電性。但在SU/SD條件下,可以選擇性阻止電流流動,從而防止導致催化劑腐蝕的電化學反應。
將涂有WO3的MEA置入真實的燃料電池中,催化劑在SU/SD事件中保持無腐蝕狀態,并表現出卓越的性能保留率(94%)。該團隊的技術將WO3應用于MEA,不僅提高了電池的耐用性,而且可集成至現有MEA大規模生產工藝。
浦項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黑色金屬與生態材料技術研究生院教授Yong-Tae Kim表示:“這一創新將直接和大幅提升商用氫燃料電池汽車的耐用性,并且可以輕松地應用于MEA量產過程,從而簡化其實施步驟。”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現場參觀報名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