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中午12點剛過,54歲的建筑工人祁新兵走進停靠在宜昌城區云集路三峽職院附屬醫院附近的新能源公交車里,陣陣涼風迎面而來。
此時,車外路面溫度達到45℃,公交車內溫度顯示為29℃。祁新兵摘下安全帽,摸了把額頭上冒出的汗水,滿臉笑容地對記者說:“真好,午飯后還能在有空調的公汽里免費睡一會兒。”
7月7日,宜昌公交集團發布消息,小暑已至,烈日炎炎。城市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為了助力我市“六城五中心”建設,公交集團聯合市住建局等相關單位,在高溫天氣的中午時段、在市區市政工程周邊安排公交車,作為流動避暑納涼車,供有需求的城市建設者免費使用。
7月8日,首批兩臺愛心避暑納涼公交車在云集路試運行。祁新兵和工友們是云集路綜合改造提升工程的建筑工人,中午在公汽里納涼,到11日已經是第四天了。此前中午時段,祁新兵和工友們有的在公園樹蔭下、有的就近找個陰涼處休息。
“現在好了,午間休息好,下午干活更帶勁兒。”祁新兵說道,“我做瓦工30多年了,今年剛從外地回鄉,感到了宜昌的巨大變化,真是驕傲啊……”
公交集團的這一便民舉措迅速在網絡流傳。7月10日,新華每日電訊抖音推送了《暖心變身 宜昌部分公交中午轉為工人師傅避暑納涼愛心專車》,截至11日19時許,獲500萬網友關注,點贊14萬次,留言3700多條。網友們紛紛留言:“這是一座有愛的城市”“這才是一座城市應有的包容心、大格局”。
據宜昌公交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王杰介紹,夏季中午是公汽運營的低峰,把在公交線路上運行的車輛抽調一部分作為納涼專車供城市建設者使用,將一直持續至高溫季節結束,每日中午12時至15時,工人師傅們(戶外工作者)都可以在車上納涼避暑。
目前,宜昌公交集團正聯系公安交警部門,選定新的愛心納涼公汽停靠點,為更多奮戰在戶外的建設者提供避暑納涼場所。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