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凌晨,經歷為期6天的施工后,由中鐵十四局承建的日照嵐山疏港鐵路工程下穿瓦日鐵路框架橋頂進到位,“零沉降”下穿瓦日鐵路,“一帶一路”建設將添新動能。
框架橋全長20.87米,高9.8米,重1340噸,箱身中線與瓦日鐵路夾角為69.6°。建設者先將預制好的框架橋置于瓦日鐵路路基處,利用12臺400噸頂鎬在6天內頂進42米,在不影響瓦日鐵路運行的情況下,將框架橋嵌入瓦日鐵路路基。
作為國內罕見的貨運鐵路下穿萬噸級重載鐵路施工,保證頂進過程中瓦日鐵路線路不變形和控制沉降是施工重點。該項目通過創新工作室展開技術攻關,采用橫抬縱挑線路加固工藝對瓦日線路進行加固,在現場設置防護樁、支撐樁和抗移樁有效保護瓦日線路基邊坡、防止線路橫移,高質量實現既定目標。
頂進施工前,針對瓦日路基填筑高、線路加固防護樁多、安全風險大的特點,該項目合理配置人員,組織平行施工,對施工前安全教育和施工節點都做了詳盡安排。“我們設置專職安全員全程盯控施工現場,防護員隨時掌握通報列車通行狀況。并執行趟車檢查制度,每次開鎬前對設備及線路加固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痹擁椖堪踩偙O劉中友介紹。此外,在頂進施工過程中,實行一鎬一測一糾偏,專職測量人員全程對橋體方向、水平偏差進行監測,防止頂進“走歪路”。
據了解,日照嵐山疏港鐵路是日照港的對外運輸樞紐,是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項目的配套工程,也是我國“一帶一路”港口配套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工程建成后,僅煤炭運輸一項每天將減少車輛700臺次,將大大降低臨港企業物流成本和運輸污染,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強有力保障。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