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匠精神”是一種堅韌不拔、一絲不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已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時代需要“工匠精神”。7月1日上午,在湖南國有企業“百名工匠傳薪火”啟動儀式上,來自中建五局的“盾構小神醫”黃政再獲大獎,與“七一勛章”獲得者艾愛國共上領獎臺,獲評“國企工匠”榮譽稱號!
此次活動上,中建五局共2人獲此殊榮,全省共計評選出100名國企工匠,之所以能夠匠心筑夢,憑的就是他們的傳承和鉆研,靠的是專注與磨礪。黃政是中建五局第一批從事盾構機械維保操作的優秀青年員工,2013年進入中建五局,9年間,先后在長沙、重慶、南寧、深圳等地參與地鐵盾構施工,盾構機維護保養累計達14臺。“地鐵虎將”“技術能手”“優秀工程師”……優異的工作成績,讓他獲得了無數贊譽,然而他最愛的還是“盾構小神醫”這個稱號,一手拿著黃油槍,一手提著黃油桶,每天像老中醫一樣對盾構機進行“望、聞、問、切”,為機械“揉腿捶背”,無論是高溫日曬、還是泥土旁身,只要能為盾構機“把脈治病”,他就覺得日子過得踏實。在地底堅守了9年的“盾構小神醫”黃政,用行動詮釋了“國企工匠”,用青春和汗水書寫著他的“盾構人生”。
中建五局培養了一大批肯專研、能扛壓、強技能的專業技術人才。優化對技能型人才的薪資體系,打通了技術人才的職業通道。通過開展技能培訓和比武,學習和創新最頂尖的科技技術,企業涌現出了一大批工匠典型。從大學畢業進入中建五局,工作9年,從一名機械維保員成長到現在的機電總工,黃政懷著夢想和五局一路前行,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不斷踐行工匠精神,深入一線,實地勘察,進行全面的設備比選,因地制宜的選擇最優的設備施工方案,為項目施工保駕護航,給企業和社會交上了一份份滿意的答卷。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