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單軌分會、重慶(國際)單軌協會主辦的中國(重慶)單軌交通發展成果展示推介會暨2025國際單軌交通(重慶)可持續發展論壇(以下簡稱推介會暨論壇)在重慶舉辦。作為指導單位之一,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常務副會長周曉勤,輪值會長、重慶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樂梅,副會長仲建華,監事長、副秘書長王雁平等出席會議。
會議集中呈現重慶單軌20年創新成果,邀請了聯合國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經濟社會委員會交通運輸司司長任為民、越南河內人民委員會副主席楊德俊等國際嘉賓,以及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意大利、泰國等19個國家的政府代表、行業專家、合作伙伴,國家有關部委、重慶市政府、行業協會、產業鏈企業及軌道交通老專家等約300人參與,成為全球單軌交通領域的一次重要交流盛會。
協會創始會長包敘定發表視頻講話。他指出,重慶單軌2號線是重慶第一條城市軌道交通,也是西部地區第一條城軌交通,還是全國第一條單軌交通,更是全球唯一一條既翻山越嶺、又跨江過河、還穿越樓群的城市軌道交通,是重慶一張亮麗的名片。他回顧了重慶單軌交通的發展之路,回憶了他參與中國城軌交通發展工作27年中唯一參與建設、親身實踐的一條城軌交通線路的獨特情懷。他表示,山城水市的重慶是單軌交通縱橫馳騁之地,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希冀重慶單軌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周曉勤作致辭。聚焦單軌交通的技術創新與未來方向,他以城軌交通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視角,分享發展經驗、探討合作路徑。他認為,當前全球城軌交通普遍面臨財務可持續性挑戰,全行業需要直面挑戰,而單軌交通是推動破解全球軌交財務可持續難題的有利選擇之一。在此基礎上,中國單軌技術的創新突破,為全球同類城市提供了可復制的“中國經驗”。與此同時,技術創新催生多元場景落地,單軌系統已突破傳統通勤功能,應用圖譜正在擴展,進一步擴展了單軌交通系統的應用范圍。他提出,面對氣候危機與城市化浪潮,單軌系統需要世界同行攜手發力,共同為全球可持續交通貢獻力量。
中國國際可持續交通創新和知識中心副主任鄭懷宇、重慶城市交通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石繼東等先后致辭,從國家政策導向、行業發展態勢、城市出行訴求等角度,描繪出中國單軌交通可持續發展的時代藍圖。
重慶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重慶軌道交通運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薛勝超以“從李子壩穿越到世界”為題作主題演講,從“緣起:山水之城的軌交破局”“跨越:從0到世界之最”“融合:軌道與城市的共生美學”“可持續:創新發展的長遠布局”“展望:單軌與‘未來’之約”等方面,回顧了重慶單軌的發展之路。
推介會暨論壇還舉行了新一代跨座式單軌列車(熊貓車)發布儀式。作為全球首列智能跨座式單軌列車,熊貓車展現出重慶四代單軌車迭代升級的科技創新成果,為重慶單軌技術邁入全新發展階段、重慶單軌產業鏈的完整布局作了注腳,展示出重慶建設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的創新實力。據了解,新一代跨座式單軌列車獨特的熊貓造型、車輛內裝等將帶給乘客耳目一新的體驗;列車安裝了網絡控制、旅客信息服務、安全監測三大核心平臺系統,采用了碳纖維材料、可回收材料、永磁電機、高頻輔逆、智能照明、智能環保空調等輕量化材料與節能降碳技術,融合了人工智能、綠色低碳、智慧運維等前沿技術,在舒適性、便捷性、互動性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升級,能為全球城市建設低運能、高性價比的軌道交通提供重慶方案、展現中國智慧。
同期還舉辦了重慶單軌交通合作協議集中簽署儀式、“先進微處理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軌道交通中心”揭牌儀式。
論壇研討
在行業發展趨勢階段研討環節,聯合國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經濟社會委員會交通運輸司司長任為民以“從政策到實踐:推動亞太地區可持續交通發展”為題,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以“AI助力軌道交通:從‘應對挑戰’到‘預見未來’”為題,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基礎設施所所長歐心泉以“我國中運能城市軌道交通發展關鍵問題研究”為題,中國國際可持續交通創新和知識中心交通發展創新中心副主任賈文崢以“重慶單軌可持續交通體系實踐研究”為題,從不同角度分享了數智賦能時代背景下,對于單軌交通可持續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聚焦全球視野,推介會暨論壇邀請了國際同行共話單軌交通的未來,共議跨座式單軌可持續交通技術交流合作新機制。越南河內市城市鐵路管理委員會總經理阮高明在發言中表示,單軌列車正成為靈活且可行的戰略選擇,尤其適用于像河內這樣快速發展的亞洲城市。河內市高度重視與國際社會的合作,尤其是與中國這樣擁有成熟經驗和伙伴之間的深入對接。
重慶城市交通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家宏宣讀關于建立“可持續跨座式單軌交通技術交流合作機制”的倡議書,并與發起單位共同啟動“標準互認、生態共建、場景共創”的“可持續跨座式單軌交通技術交流合作機制”。
下午,2025國際單軌交通(重慶)可持續發展論壇暨全球可持續交通人文交流高級研修項目開班式、2025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單軌分會年度會議同期舉行。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