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沿江通道越江隧道(江楊北路-牡丹江路)新建工程主線高速公路(以下簡稱沿江A段)及沿江通道西延伸(江楊北路-富長路)改建工程主線高速公路(以下簡稱沿江B段)通車。沿江B段部分路段及部分收費站仍在緊張施工過程中,為盡快還路于民,本次通車為臨時開放交通。
沿江A、B兩段均位于寶山區,為“雙向六車道+硬路肩” 的高架高速公路。其中沿江A段東起牡丹江路,西至江楊北路,全長約3.89公里。
沿江B段東起江楊北路,西至富長路,全長約3.86公里。沿江A、B兩段臨時通車后可與郊環隧道貫通(越江暫不計入收費里程),提升郊環越江隧道功能。
目前沿江A、B兩段已完成牡丹江路至蕰川路主線高速公路,及蕰川路至富長路主線高速公路的南半幅已完成施工,均作為本次通車路段。具體交通組織見交警信息發布。
踐行“人民城市”理念 服務國家戰略
工程建設期間,廣大建設者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克服疫情影響,齊心協力、日夜奮戰。本次通車,打通了G1503浦西段與郊環隧道之間的連接通道,改善了上海市北部貨運越江單一通道的問題,屆時,越江過境通行時間可由20分鐘縮減至約15分鐘,將進一步提升過境車輛的通行效率、緩解外環隧道的擁堵壓力。
沿江通道浦西段主線高速公路建成后,與同三國道、東南郊環、浦東郊環、沿江浦東段(在建)等一起完成郊環線的“o”字型閉環,將形成全長約208公里申城最長的環狀高速公路,進一步完善國家高速公路網和上海市域骨干路網,提升道路通行效率,積極響應長三角一體化的國家戰略。
解決堵點難點問題 實現節點目標
解決空間、平面體系復雜施工籌劃難題。沿江通道浦西接線段采用“主線高架(上)+同濟路(中)+富錦路(下)” 三系統總體方案,空間體系復雜。建設單位根據場地實際情況,合理布置施工工區,優化施工順序,確保了各條線有序施工,現場安全;
克服交通組織難度影響。開工以來共經歷8次大翻交,20多次小翻交,施工期間交通組織極其復雜;
解決危大作業多、施工風險大難題。本項目涉及老橋拆除、現小箱梁澆梁、拼裝鋼混疊合梁等多種工藝。尤其是最大現澆蓋梁長達43米,重達1078噸,歷經約100個夜晚,如期按照計劃節點完成任務。
推廣四新技術應用 促進科技研發
首次應用預制蓋梁“反拉法”拼裝技術。通過在預制蓋梁節段的一側安裝精軋螺紋鋼,施加與其傾覆方向的外力平衡力矩,該工藝節約空間,方便快捷,降本增效;
首次采用預制蓋梁“塔吊標準節”拼裝技術。相比傳統方式,該技術大大提升施工效率,節省人力物力成本;
推進智能灌漿套筒的開發。在灌漿套筒正式灌漿前提前安裝智能檢測芯片,從而實現通過芯片檢測灌漿液飽滿情況;
采用不銹鋼模板預制橋梁立柱。主線橋梁立柱采用不銹鋼模板進行預制,增強了安全性能,提高整體預制立柱混凝土外觀質量;
使用預制波形鋼腹板梁新型組合。較傳統混凝土梁降低自重20%—40%,且相比傳統鋼箱梁,具有減鋼節材的優勢,具有推廣價值。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