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上午,衡陽市委副書記、市長朱健乘坐公交車,實地調研全市公交發展建設情況。他強調,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推進市公交集團紓困解難、轉型升級,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
上午8時40分,在市政府南門公交站,朱健隨機登上了157路公交車,在蓮湖廣場站換乘104路公交車前往金鐘大雁城站,實地感受公交環境,現場了解當前衡陽公交運行情況。
在市公交集團中心汽車站,朱健詳細了解公交線路規模,重點關注安全責任落實情況、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保障能力。走進市公交集團智能調度監控平臺,通過公交智能調度系統,他仔細聽取車輛運營調度和智慧公交建設情況。
朱健指出,要把市公交集團的紓困解難、轉型升級作為在全市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重大問題和務實舉措,堅定不移推進落實公交優先發展戰略,撲下身子全力破解發展困境,盡快把調研成果轉化為公交行業“破繭成蝶”的改革方案,為市公交集團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朱健要求,市公交集團要深化改革目標,打造極具活力、極具市場競爭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國有企業,聚焦群眾美好出行需求,提檔升級智慧公交站臺標識、智能運營調度和乘坐服務品質,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中綻放出絢麗風采。要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全力打造公共交通領域標桿,力爭向周邊城市輻射輸出成熟管理模式和運營經驗,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力。
要堅持 “三個分開”,做到運營和經營分開,運營要以社會效益為主,強化安全意識,提供優質服務;經營要以經濟效益為先,匹配高度靈活薪酬制度,揭榜掛帥搭建舞臺,人崗相適激發活力。要做到公交一線運轉和交通管理保障分開,一線運營要聚焦解決企業內生動力,解決管理內控,解決服務保障,市交通運輸局要全力做好安全監管、協同保障,在外圍提供更多支撐。要做到一線員工和管理員工薪酬體系分開,通過安全運營津貼、“最美公交人”評選,增強公交駕駛員的職業榮譽感、工作獲得感和生活幸福感,管理員工要強化業績考核,大力推進薪酬管理制度向市場化發展。
朱健強調,公交行業的未來要重點聚焦運營和經營分離以及有效協同的工作體系、一次性化解歷史債務和逐步化解歷史包袱的具體方案、公交運營安全的多重保障等10個方面,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堅決扛起歷史使命,以實際行動書寫公交集團改革創新發展的嶄新篇章。
副市長朱春光,市政府秘書長廖義智,市交通運輸局局長李興志參加調研。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