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想要坐車得向北走到前園花園門口,甚至到沂蒙路BRT站臺,要是沒什么事,走著去坐公交也行,但是很多時候時間都不允許。現在好了,家門口也通公交車了。”一位住在桃園路的高大爺跟記者說。
據臨沂公交集團運營管理部負責人介紹,成才路、桃園路公交線路空白這件事情公司一直有關注,因為這幾條道路都是雙向單車道,道路狹窄且周邊居民量大,相對的沿街商鋪多、停車多、人流量也大,大型公交車行駛不便,為此特意選擇了小型的“寶寶巴士”來運營。
此次投入到K505路“敬老愛老”社區微循環巴士的車輛長約6米,寬2米,方便穿梭街頭小巷,車輛全部采用低入口適老化設計,一級踏步,方便老年人上下車,車內不僅設有“敬老愛老”標識,還配備了應急藥箱,以便及時應對突發情況。
車輛有了,線路如何規劃也是臨沂公交集團著重關注的一件事情,據悉,9月份臨沂公交集團開展了“問計于民 問需于民‘大走訪、大調研’”活動,公司帶著市民期盼走進通達社區,面對面聽取居民關于開通新線路的意見,征集市民多樣化出行需求。
面對走訪調研中收集的意見建議,運營管理部對線路規劃用起了“繡花”功夫,結合市民意見和運營實際,決定將線路設計成雙向循環發車,“向北經過匯源農貿,可以方便居民買菜;向西途經華東國際土雜城,周邊上班族就有通勤車了;向南經過臨沂第十中學、臨沂市技師學院、臨沂北園路小學,可以一定程度緩解交通擁堵;向東可去濱河散步,可到北園路BRT換乘其他車輛”,線路規劃小組細細商討著,每一考慮都體現著臨沂公交集團便民、利民、服務于民的理念。
“這個站就設置在我家門口,出了門就能坐上車,我正要坐車去前面買菜,感謝政府、感謝公交集團給我們通了公交車。”在北園小區北門上車的王阿姨高興地跟記者說道。像這種設置在小區門口的站點,除了北園小區,還有很多,如后園馨園小區、富華小區、桃園路小區等等,科學合理的站點設計,贏得了周邊市民一致好評。
今年來,為進一步健全公共交通網絡體系,填補支小道路、社區公交線路少服務弱,更好的解決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乘車難問題,臨沂公交集團創新“公交+微循環”運營模式,先后開通了K501路、K502路、K503路3條微循環公交線路,擺脫公交場站制約,填補了魯商鳳凰城、成都路、冠山路等難點、痛點熱門公交空白問題,并可接駁骨干公交線路,市民出行有了更多選擇。
公交是重要的城市配套功能,也是城市幸福指數的一把“量尺”。公交集團推出特色化出行服務,滿足多樣化出行需求,就是在不斷拓展這把“量尺”的長度,提升市民幸福指數。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