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項目從構想到落地再到實際應用,不到10天時間。”中信科智聯項目負責人瞿真飛介紹,“從近期運營效果和反饋來看,能有效消除交通信號燈被公交車等高大車身遮擋的盲區,幫助后方駕駛人員預判路況,提高車輛行駛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瞿真飛口中的項目,正是國慶節前夕出現在包河經開區花園大道路上的70路“智慧公交”。
70路智慧公交通過網聯化路口。王嫣然攝
只見車尾在顯示公交車線路數字和運行狀態等常規設置外,新增一排電子屏,顯示著帶有倒計時讀秒等功能的“紅綠燈”,且與前方交通道口的紅綠燈保持同步。
團隊技術負責人時偉解釋,“車內有個‘黑盒子’,也就是接收器。車輛靠近路口200米左右,紅綠燈的實時信息就會通過路側無線傳輸設備或RSU設備傳到車路協同的車載端接收器,車尾LED字幕燈就能同步顯示紅綠燈倒計時。”
據了解,公交70路線途經包河大道、花園大道,線路長約11.3公里,共經過20個公交站臺、12個網聯化路口。經過改造的公交車加裝了車載C-V2X終端OBU、車尾顯示屏等交通信號燈聯動裝備,配合道路兩旁的C-V2X智能路側設備RSU,實現與路側信息互通。
其中,智能網聯道路改造解決方案由中信科智聯攜產業鏈合作伙伴提供。公交集團聯合中信科智聯,針對部分70路公交進行了“網聯化”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公交車擁有與紅綠燈通信的能力,可以預測出車輛抵達當前路口的時間,大數據綜合計算最優車速建議,進而可減少公交行程時間。
“提高綠波通行率,讓市民對智慧交通建設成果可觸可感,這既是包河智能網聯車路協同技術在公交行業的延展應用,也是公交集團牽頭推動下,省內公共交通行業的首創。”瞿真飛表示。
應用場景建設是包河新一輪科技產業發展的主戰場之一。
塘西河公園5G智能網聯汽車示范線、濱湖國家森林公園“5G-V2X智慧公園”、合肥高鐵南站智能網聯功能型無人車及智能化應用、自動駕駛汽車5G+C-V2X公共交通體驗線……從封閉測試區到開放道路,近年來,包河區先后啟動并建成一批智能網聯汽車應用場景項目。
新時期,立足新能源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優勢,包河還將以應用場景牽引技術創新,數字賦能,推動智慧生活更便捷更智能更舒適。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