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大的車只能一人一座,大過年的堵一大片人在公交車站。”近日,長沙市民蔣女士發文表示,她乘坐的星通3路公交車不再允許站立乘車,導致不少乘客不能及時坐上車,等待時間很長。記者發現,在社交媒體平臺上,不少網友吐槽“一人一座一帶”的規定。2月19日,長沙星通公交公司工作人員回應,不允許站立乘車是執行上級部門的文件“為了安全”,整個長沙市都這樣(2月19日上游新聞)。
這一問題主要源自長沙縣城鄉公交車輛“一人一座一帶”告知書。告知書顯示:在春運期間(1月26日至3月5日)城鄉公交車輛必須滿足“一人一座一帶”方可運行。
長沙市民對此不理解。“這個時間是到3月5日,難道3月5日之后就沒有安全隱患了嗎?”蔣女士稱,因為這項規定在春運期間執行,很多老人只能在公交站苦苦等待,有的甚至會等兩個小時。“年輕人可能就打車走了,但是老年人舍不得”。
交通法規明確規定,公交車每平方米的乘客數量不得大于8人,只有超過了這一數量才算超載。事實上,即使在人擠人的情況下,每平方米的乘客數量也很難達到8人。公交車輛“一人一座一帶”運行,確實會優化乘客的體驗感和安全感,但前提是必須擁有充足的運力。在運力不足的情況下,這樣“一刀切”,顯得很不友好。
日前,湖南省委發出通知,將在全省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提出直擊要害的10個“扭轉”。其中包括:扭轉不顧客觀實際、不按規律辦事、“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的“唯上”思維;扭轉迷戀于“造勢一時”而不是“造福一方”的功利主義傾向;扭轉刻意逃避、掩蓋矛盾和問題的“鴕鳥心態”;扭轉“為了不出事、寧愿不干事”的“躺平”思想,等等。當地公交部門或許需要以此為鏡子,反思如何提供真正令人滿意的公交服務。
政府的工作宗旨是為了人民生活更美好。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必須有相應的條件和制度做支撐,否則,為一部分人的更美好而剝奪了另一部分人現有的美好,或者只是一陣子美好又撤回原點,這都不是人民群眾想看到的。
當下,新業態、新需求、新問題、新矛盾相互交織,面對一些“剪不斷理還亂”的問題,老思維老辦法或許不管用了。這就需要解放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從根本上轉變傳統發展思路和發展方式。(丁慎毅)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