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莫斯科市主管交通運輸事務的副市長馬克西姆·利克蘇托夫于10月9日公布了首都街道的交通狀況相關數據。
數據顯示,自今年年初以來,莫斯科街道日均車流量同比下降6%,8-10點早高峰擁堵總時長縮短了一半。
首都日常交通狀況得以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莫斯科中央干線3號線和4號線的開通。專家稱,由于道路維修,來自莫斯科州其他地區(qū)的通勤人員經常不得不在通往莫斯科的道路上遭受擁堵之苦,有時長達數小時。現在,他們中的許多人更愿意選擇中央干線出行,只是仍需為自己開往車站的愛車尋找停車場。
中央干線新線路開通極大緩解首都擁堵
根據馬克西姆·利克蘇托夫公布的數據,自今年年初以來,每天行駛在莫斯科街道上的機動車數量同比減少了6%。目前,每天約有290萬輛機動車在城市中行駛,到新年假期時,這一數字可能會上升到300萬輛。
利克蘇托夫指出,越來越多的車主們“選擇公共交通,因為它更便宜、更快捷”,這也成為莫斯科車流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隨著公共交通客流量的不斷增長,公共交通系統規(guī)模本身也在不斷擴大。2023年3月,地鐵大環(huán)線全線通車;8月,莫斯科中央干線3號線通車;9月,中央干線4號線通車,至今已運送乘客超過200萬人。
9月,還開通了多條新道路,如莫斯科高速路東段和南段、收費的巴格拉季昂大道、庫圖佐夫斯基大道、西北弧形線路、莫斯科環(huán)城路。
莫斯科交通部門表示,與2022年同期相比,今年前8個月,莫斯科8-10點早高峰擁堵總時長減少了一半。Probok.net網站專家中心負責人亞歷山大·舒姆斯基認為,新道路和新干線開通的效果尚未完全顯現,司機養(yǎng)成新的行車習慣需要2-4個月時間。
迫切需要換乘停車場
舒姆斯基指出,其他因素對司機的行為影響不大,每升燃油價格同比上漲了2-3 盧布(約0.15-0.22元人民幣),但這并不是使莫斯科人放棄汽車出行的理由。“藍桶”運動協調人彼得·什庫馬托夫認為,隨著中央干線的開通,許多車主決定不再駕車出行,因為選擇中央干線可以有效躲避擁堵。
許多道路不好走,例如列寧格勒公路上的希姆基大橋正在大修,位于城市東南部和東部的葉戈里耶夫斯克公路和諾索維欣公路也處于擁堵狀態(tài),柳別爾齊市正在改造十月大道。什庫馬托夫表示,現在,莫斯科州的許多居民都會駕車前往地鐵站選擇換乘,這導致地鐵站周圍大量停車,給當地居民帶來了不便。他認為,現在迫切需要在莫斯科地鐵站附近建設換乘停車場。
中央交通樞紐計劃意義重大
“Freedom Finance”公司專家指出,“莫斯科公共交通的發(fā)展對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和解決城市環(huán)境的緊迫問題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這有助于減少交通擁堵,減少有害物質排放,為莫斯科居民和游客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舒適的城市環(huán)境。此外,公共交通的發(fā)展還有助于減少道路上的私家車數量,從而減少道路基礎設施的壓力,提高道路安全性。”這將使城市對于各階層居民而言,更加宜居,促進社會融合。在莫斯科發(fā)展公共交通不僅是對基礎設施的投資,也是對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繁榮城市未來的投資。
莫斯科市政當局計劃在未來修建另一條中央干線5號線,即普希金諾-多莫杰多沃線路。這需要在雅羅斯拉夫爾火車站和帕維列茨基火車站之間修建一條長10-13公里的地下隧道。
馬克西姆·利克蘇托夫在回答關于隧道的問題時表示,目前俄羅斯鐵路公司和莫斯科政府已成立了聯合工作組,正在處理“項目的技術問題”,其“基本參數”將于今年年底前確定。他說:“該項目耗資巨大,非常復雜。”首都建筑業(yè)綜合體新聞處表示,“正在考慮各種線路方案,以及施工的工程特點,首都中心隧道的最終路線和中央干線建設的啟動時間尚未確定。”馬克西姆·利克蘇托夫還公布了發(fā)展與遠郊和鄰近地區(qū)鐵路交通新計劃的細節(jié)。
這里指的是中央交通樞紐(CTU)計劃,通過電氣列車使中央交通樞紐的各個城市連接起來。該計劃將覆蓋11個地區(qū),包括莫斯科市,以及莫斯科州、雅羅斯拉夫爾州、伊萬諾沃州、科斯特羅馬州、弗拉基米爾州、圖拉州、斯摩棱斯克州、特維爾州、梁贊州和卡盧加州。現在,上述地區(qū)間列車的運行間隔長達180分鐘,莫斯科市政府、交通部和俄羅斯鐵路公司希望將這一間隔減少至20-30分鐘。新列車將只運行至中央干線終點站,乘客需在那里換乘干線列車。此前,普京總統已原則上批準了該計劃草案。
2023年,莫斯科市將撥款約350億盧布用于中央交通樞紐設施的發(fā)展,2024 年還將為此繼續(xù)撥款 373億盧布。目前,約有3100萬人居住在中央交通樞紐連接的地區(qū)。根據計劃,到2030年,當該項目基礎設施全部準備就緒時,俄羅斯近1/4的人口將能享受到最優(yōu)化的交通出行。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fā)。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