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氫能展獲悉,自2019年以來,法國波城在其Fébus線路上運營了8輛氫動力公交車,這是世界上第一批使用18米燃料電池汽車的公交車,另外還有4輛正在訂購中。
波城交通運營經理熱雷米-內羅(Jérémie Neillo)向外媒透露,在經歷了四年頻繁的故障和近乎翻倍的氫燃料賬單后,波城很可能會選擇購買電動巴士,以便在未來十年內綠化其車隊的“剩余部分”。
內羅表示,“我們將在未來十年內每年購買八輛公交車,但是氫氣很難管理。”
內羅指出,氫能大巴雖然99%的時間都能正常運行,但是讓大巴繼續上路 “每天都是一場冒險”。
為了控制運營成本,波城與項目合作伙伴–加氫站運營商 GNVert(Engie 的子公司)和巴士制造商 Van Hool 簽訂了兩份統一價格的維護合同,每年價值約60萬歐元(64.1萬美元)。
通常情況下,燃料電池巴士每年的運營成本約為90萬歐元。
但是,由于電解、壓縮和加注過程中的效率損失,氫動力汽車的 “從油井到車輪 “效率僅為30%,而電動汽車的效率約為 75%。
波城每年需要花費20萬至30萬歐元購買公交車燃料–其中80%是綠色燃料,盡管這些燃料來自有原產地保證的可再生電力,20%是購買的灰氫,但今年的費用預計將達到40萬歐元。
盡管每年的運行成本接近100萬歐元,但內羅還是為波城當初購買燃料電池公交車的決定進行了辯護(盡管其價格比電動公交車高出30%),他指出,當時政府對氫能交通給予了大力支持。
在1500萬歐元的預付款中,有900多萬歐元來自歐盟、聯邦和地區補貼。
此外,當時電池公交車的續航里程為200公里,而燃料電池公交車的續航里程為250公里,而且還存在因需要充電而導致“服務減速”的風險。
同時,波城也不愿意投資充電基礎設施,因為這會阻礙線路的改造或延伸。
“回顧過去,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如果我們今天做這個項目,會有更多的問題,”內羅表示。
“一方面,對這類項目的補貼正在減少。另一方面,電動公交車的自主性逐年提高,”內羅補充道。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現場參觀報名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