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中車下發了《關于印發2021年中國中車精益管理評價結果及表彰決定》,其中,中車電動獲評中車2021年“精益管理三級企業”,總裝車間獲評“中車集團二級精益車間”,常車身車間“車架生產效率提升項目”獲評優秀改善項目。
2021年,中車電動聚焦“精益一級車間”創建目標,建立“五級項目管理機制”,以“改善不良、杜絕浪費”為主要方向,制定24個核心瓶頸改善項目,就車架生產效率提升制定專項改善計劃,通過對車架自制的人、機、料、法、環各方面進行規劃,拉通全自制車架生產線,實現車架自制從無到有,從有到精。通過全線的節拍線平衡觀測及分析,總裝車間實現側窗玻璃粘接工藝優化、頂置電池作業平臺等多項瓶頸工序的改善,全線線平衡率由68%提升到79.9%,生產節拍由70分鐘降低至30分鐘以下,總裝車間日產能由10臺突破至55臺。
本次精益管理評價為中車電動智能工廠的建設奠定堅實基礎,為今后一級精益車間建設指明了方向,中車電動將繼續堅持高目標引領,高標準定位,圍繞目視化現場、工位制節拍化生產、產供研銷一體化運作,打造“全員參與,持續改善”的精益人才建設隊伍,為中車電動高質量發展貢獻精益力量。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