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昆明地鐵線網規模不斷提升,客流增大,乘客對軌道交通出行服務的要求不斷提高,加之設備逐年老化、故障率不斷提升、影響運營的突發事件逐年增多的客觀實際下,提高運維水平,優化檢修模式成了大勢所趨,也迫在眉睫。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智能運維系統應運而生。智能運維也是未來軌道交通的發展趨勢,由昆明地鐵運營有限公司組織實施的“昆明地鐵3、6號線及線網中心智能運維項目”順利通過驗收。由此,昆明地鐵即將全面啟用智能運維系統(IOM),開啟系統和設備的日常維護加速從傳統人工模式向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向轉變,助力昆明地鐵開啟智慧地鐵新時代。
多重功能 全方位保障
智能運維系統,是實現城軌集成在線監測、智能決策分析、生產協同聯動的一體化系統平臺,通過設備故障智能診斷、大數據AI輔助決策、全生命周期運維管理,旨在保障運營安全、提升維護效率、提高運營效能。
項目開始實施,昆明地鐵運營有限公司從應用場景設計、用戶需求提報、施工過程建管等多環節入手,為使系統更符合昆明地鐵的運用需求,多次與供應商召開會議,確保系統功能全面、完善,并確定將該系統按分層構建的設計思路,最終實現線路維護級和線網中心級兩層架構,功能可覆蓋維護人員、生產調度人員、技術管理人員、管理決策人員的多重需求。
此次建設實施的智能運維系統,線路維護級具備24小時設備在線監測、分析功能,可提供實時故障診斷和預警分析,支撐現場維護人員高效完成日常維護。而線網中心級應用則更為復雜,可通過全網運營概覽、設備健康質量評估、數據深度挖掘等功能,為運維生產管理人員提供決策支持。
實戰應用,經濟、社會效益凸顯
智能運維系統自2017年首次在昆明地鐵3號線試用以來,昆明地鐵運營有限公司全程跟進,按照設計要求,逐條跟進施工、功能驗收各個環節,旨在提升運營安全、效能效益、運營質量、運維服務。
最終,實現了智能運維系統精準、全面的設備狀態維護評估、監督和卡控功能,能夠實現設備運行、檢修全程24小時狀態守護的功能。通過故障智能診斷功能,能快速自動定位故障原因、指導排除故障,并且及時提示設備劣化風險,輔助預防性維護介入,提高設備可靠性,從而為地鐵安全運營提供有力支撐。
其次,智能運維實現了運營維護全生命周期可視化管理,從維護管理角度,對現有維護模式進行優化提供依據。智能運維系統可有效降低運維人員無效工時,從而降低維護人員工作強度,提升維護質量。系統可對設備進行遠程巡視和分析,從而減少了人工設備巡視的次數,把工作重心由完成巡視流程調整到分析設備狀態。同時,系統對設備的實時監測、告警、分析的功能,也可為維保人員制定合理的維修方案提供了合理依據,從而延長設備檢修周期,降低維護成本。
此外,通過生命周期監測和設備履歷建立,制定更科學的備品管理計劃,使備品采購更有針對性和必要性,避免浪費和積壓,從維護角度和源頭控制成本。
今年,是昆明地鐵開通運營的第十年。在這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節點,智能運維系統成功通過驗收并投入使用,將為昆明地鐵十年發展成績單增添了意義非凡的一筆。同時為昆明地鐵未來發展及智慧化建設提供了助力。(昆明地鐵)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