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奮力加快建設交通強國 努力當好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有關情況。
會上,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介紹,交通運輸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各項工作持續推進,實現了良好的開局。
一是基礎設施網絡不斷完善。2018-2022年這五年時間,交通運輸系統一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7萬億元,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網和世界級的港口群,截至2022年底,全國綜合交通網絡的總里程超過600萬公里。其中,鐵路的運營里程為15.5萬公里,其中高鐵里程達4.2萬公里;公路通車的里程是535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是17.7萬公里;港口擁有生產性碼頭泊位一共有2.1萬個,其中萬噸級以上的泊位有2751個,全國內河航道的通航里程是12.8萬公里,可以通千噸級以上船舶的三級及以上航道有1.5萬公里;民用頒證機場達到了254個;全國一共有53個城市開通了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達9584公里;在農村公路方面,實現了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車。郵政方面實現了“鄉鄉設所、村村通郵”。還有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區四期集裝箱碼頭、京張高鐵等一批重大工程建成投產。像川藏鐵路、深中通道、平陸運河等重大工程也在加快建設。
二是運輸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出行服務質量不斷改善,物流保通保暢持續強化,交通運輸新業態快速發展,各種方式的客貨周轉量、郵政快遞業務量主要指標都居世界前列。2022年這一年,全國營業性客運量達到了55.9億人次,全國營業性貨運量達到了506億噸,港口的吞吐量達到156.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超過了3億標準集裝箱。和民生相關的一些數據,比如高速公路9座以下的小客車的出行量超過了171億人次,網約車的日均訂單量超過了2000余萬單,共享單車的日均訂單量超過了3300萬單。另外,快遞的業務量一年超過了1100多億件,平均每天的快遞量超過3億件。這是第二點,運輸服務的水平不斷提升。
三是推動高質量發展。交通運輸的規劃體系不斷完善,國家發布了“十四五”綜合交通規劃,發布了中長期公路規劃網。另外,交通科技創新明顯增強,綠色低碳轉型深入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得到加強。持續深化改革,健全法律法規,營商環境也不斷優化。
四是對外開放方面,加強對外合作。中老鐵路、中俄黑河大橋等一大批合作項目建成投產,中歐班列通達歐洲25個國家200多個城市。開通了國際道路客貨運輸線路300多條,海運服務覆蓋了“一帶一路”沿線的所有的沿海國家。國內航空公司經營的國際定期航班通航62個國家的153個城市。郵政快遞通達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