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各級政府部門、委辦局、大力支持和協助下,軌道交通崇明線工程正式列入第二批復工復產白名單項目清單,各標段遵循“首重防疫、確保安全、兼顧需求、有序推進”的原則,嚴格按照市委辦局《復工復產工作指引》的各項要求,嚴而有序推進軌道交通工地復工復產。其中,長興島108標、109標、111標項目(南港、北港越江大盾構轉換井及南港大盾構區間、長興島內兩個小盾構區間、長興島站土建工程)已于本月26日全部實現復工復產,隨著大型機械設備的啟動運轉,工地現場人來人往,重新充滿了勃勃生機。
目前盾構轉換段正處于結構回筑階段,長興島車站正進行開挖前圈梁及降水井施工,各施工項目正在穩步推進。
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線
前期封控期間,建設集團組織指導各參建項目部駐地及施工場地實施嚴格的集中管理,非必要人員不進不出,建立健全門衛管理、測溫登記、日常消殺、一人一檔等疫情防控的常態化管理制度。
軌道交通島內封控各參建單位于3月11日~5月26日全部納入屬地化統一管理,封控至今累計進行了33次核酸、27次抗原檢測,截至目前,島內所有參建人員全部正常,為三個標段的復工復產奠定了基礎。
為進一步落實”人、物、環境同防”的要求,項目部每日按照“分區、分級、分片、分策”與“重點消殺”相結合的原則,做好項目部環境消殺工作。
精心編制復工方案
復工復產準備階段,建設集團牽頭項目管理分公司及各參建施工、監理單位深入研究疫情防控及復工復產文件,聚焦“人、機、料、法、環”關鍵要素,科學制定復工復產方案,做到“防控機制到位、員工排查到位、設施物資到位、內部管理到位”,明確了責任分工、建立了協調機制。5月5日建設集團副總經理仇兆明帶隊項目管理分公司通過閉環運送至標段現場駐點,與現場管理人員共同牽頭各參建單位梳理近期各式復工復產指導文件,同時按照復工自查表及建設集團復工復產25條的要求,完成各類復工復產手續,并報備屬地及交委質監站備案,推進復工復產各項籌備工作。
緊抓安全生產 吹響復工號角
為了項目順利復工,項目部聯合監理單位組織了復工安全專項檢查,重點對防疫物資、防疫措施、施工臨時用電、施工機械設備、消防設備、臨邊防護及安全通道等進行了全面檢查,確保疫情防控與安全生產同部署同落實。
正式復工前,質監站組織第二批白名單項目復工復產工作準備情況進行視頻會議檢查,對場內所有人員再次進行了安全教育、人員交底等,重點強調疫情防控及復工注意事項。復工當日,項目經理、安全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專業分包班組長等管理人員對管理及作業人員就疫情防控、關鍵工序施工注意事項、安全隱患、高空作業人員防護要求和防疫防控要求等內容進行全面細致的安全講評。
根據復工方案,復工分階段有序進行,先利用原有材料恢復內部施工,下階段根據疫情防控形勢逐步恢復涉及外部單位的工序,實現島內微循環,暢通島外島內大循環。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