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中國中車2024年共發布3次重大合同簽約公告,分別為348.9億元、436.2億元和459.9億元,時間跨度共計8個月,合同總金額共計1245億元。
中國中車相關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透露,2023年同期中國中車的重大合同訂單總金額不到900億元,與之相比,今年訂單增幅近四成。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金額只是涉及的重大合同金額,通常只有合同金額在2億元以上才計入之中,所以中國中車在此期間簽訂的訂單總合同額肯定高于上述數字。”該人士補充。
根據該人士的粗略統計,從去年12月至今年7月,8個月時間里,中國中車實際新簽訂單預計在1500億元左右。
鐵路裝備業務一枝獨秀
中國中車訂單激增主要來自于鐵路裝備業務的增長。
中國中車人士對記者表示,前三季度中國中車四大業務板塊中的城軌與地鐵、新產業和現代服務營業收入實際上都是下降的,“鐵路裝備業務收入以一己之力扭轉整體形勢,不僅抵消掉上述三大業務板塊的下滑,還將收入總金額逆勢上揚。”
除了大規模采購新車,國鐵集團在維修領域的訂單接踵而來,且均是大手筆。
據記者統計,今年以來,中國中車與國鐵集團簽署的動車組高級修合同達到了285.6億元,機車修理合同61億元,此外還有45億元左右的貨車和客車修理合同,修理業務訂單合計392.3億元,這一金額幾乎與新造訂單平分秋色。
上述中國中車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截至目前,2024年公司來自國鐵集團的訂單較2023年同期增長了三成以上。
國鐵集團2023年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中國動車組擁有量為4219標準組、3.38萬輛。
同時,國鐵集團正不斷加大鐵路投資,今年以來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持續高速增長,額度與增速均前所未有,這進一步印證了鐵路裝備市場加速回暖的事實。
前三季度,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612億元、同比增長10.31%。上述國鐵集團人士表示,以目前投資增速看,2024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超過8000億元的目標已是大概率事件。
中國中車上半年年報也顯示公司業績正在高速增長,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900.39億元和42.0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13%和21.40%。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