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展消息 近日,服務于武鄂黃黃都市圈“新城快線”的CINOVA 2.0城際市域智能列車換裝升級。新涂裝結合武鄂黃黃沿線文化特點設計而成,既有“滟滟隨波千萬里”的遠闊奪目,又兼具“清曉祥云繞碧天”的靈動典雅。
列車新裝名為“祥云溢彩”。車體主色調運用代表吉祥、貴氣的紫色、輔以柔和的粉色。整車外觀以浩瀚無邊的云海為設計來源,線條層疊起伏、綿延不斷,充滿動感與生命活力。車身細節圖案以江豚躍出水面的唯美形態為設計來源,搭配波光粼粼的水花線條,涂裝在光線下變幻多彩,成為一道靚麗的城市風景線。
中車四方股份公司自主研制的我國新型城際市域智能列車(CINOVA2.0) 采用智能輔助駕駛、數字孿生等“黑科技”,實現全運用場景智能化,被稱為“都市圈里的智行使者”。
列車繼承城際市域列車“快起快停、快速乘降、載客量大、安全可靠”等特點,融合復興號先進設計理念,采用5G、大數據、云計算、數字孿生等新興智能科技打造,具有外型更靚麗、大腦更聰明、跑起來更節能、乘坐更舒適、運用更經濟等技術優勢。
內飾方面,運用氛圍燈光、主題配色、智能交互與感知等設計,將司機室、客室打造為“智能太空艙”“智能客艙”,帶來科技智能的空間體驗。
智能行車。在國內城際市域列車領域首次采用智能輔助駕駛技術,能夠采集分析線路和牽引能耗數據,具備向司機自動推送最優牽引策略和駕駛建議的功能,實現運行途中最優的牽引力分配,降低牽引能耗。開發智能整備、故障智能提示、智能人機交互、手持移動終端等智能行車功能,司乘人員日常操作更便捷。
智能運維。列車全身遍布2000多項監測點,比既有列車增加1倍,搭載130多個故障預測模型,相當于隨身攜帶升級版的“智能醫生”,實現列車狀態全面自感知、故障自診斷、維護自決策,大幅提升車輛運用維護的智能化水平。
智能服務。升級車廂旅客服務系統,為乘客帶來科技智能的出行體驗。車內的燈光、溫度、壓力波動,都可根據外部運行環境變化智能調節。提供無線充電、乘客人機智能交互等智能服務功能。
車頭采用流線型設計,仿照“游隼”的流線身形減小空氣阻力,車體進行平順化處理,整車空氣阻力降低5%;應用碳纖維等輕量化材料,整車重量減輕10%;采用控制融合技術實現車內設備小型化集約化,車廂載客空間更大,載客量提升6%。
通過采取降阻、減重、增載、優效等技術措施,列車跑起來更節能。人均百公里能耗不超過0.75度電,降低15%以上,相當于每跑一公里可節省約1.2度電。
針對公共衛生安全,打造“健康車廂”。車內扶手使用具有抑菌功能的納米材料,有效阻斷細菌傳播。空調系統具有空氣凈化功能,可對PM2.5和細菌等空氣里的有害物質進行處理,提高車內空氣質量。
“新城快線”是以實現通勤化、快速度、大運量、綠色低碳互聯為目標,以專用列車、方便往來等為特點構建的武鄂黃黃都市圈公交化客運產品,是服務湖北經濟社會發展的惠民工程。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