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展消息 中鐵通軌道運營有限公司基于溫州市域鐵路班組倉儲標準化、生產管理規范化的基礎,通過管理創新,應用物聯網技術搭建的“城市軌道交通大數據智能倉儲運維平臺”上線一周年。平臺通過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手段,為倉儲管理提供全新的解決方案,與此同時,倉儲管理員崗位實現本質轉變。
倉儲運維平臺系統版面
據了解,智能倉儲運維平臺實現了城市軌道交通物資資產大數據管理、物資倉儲生產過程管理:
從計劃申報、采購、驗收、保管、儲存、分發,再到班組到料入庫、領料出庫,上下道遺留物料清點、信息錄入、查詢、統計,設置物資班組倉庫出入庫、物資定額安全預警、物資消耗數據統計分析,形成物資管理的大數據倉儲運維平臺。
平臺通過整合城軌各級倉庫中的離散數據源,對數據進行統一查詢、關聯,形成數據資產,提供可視化多維分析的功能;通過智能的數據分析和可視化能力幫助城軌構建數據分析報表,讓數據資產快速流動起來,以數據驅動管理的創新模式,實現數據洞見,科學決策。
倉儲運維平臺系統版面
平臺各操作流程均實現電子簽名模式,支持文件掃描上傳、拍照圖片上傳、自動與對應報表綁定等功能,實現物資管理無紙化辦公、倉庫管理自動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強了數據準確性。同時啟動貨物溯源定位處理技術,實現每個環節的有效管理,降低管理出錯率。
平臺按照新一代“大平臺、微服務”架構模式進行設計,采用分布式、微服務、云計算等IT技術,構建高性能、高可用、可擴展的分布式應用系統。
系統框架結構
區別于傳統物資管理工作模式,倉儲管理員需要在熟悉操作、維護智能化倉儲運維平臺系統的基礎上,提高對數據分析、庫存管理的掌握能力,同時主動提升全流程物資管理素養,以適應更標準、更科學的操作流程。
中鐵通軌道運營有限公司是由中國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鐵路通信信號上海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兩家央企聯合一家地方國企溫州市鐵路與軌道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合資設立的專業從事鐵路與軌道交通運營管理的國有全資企業。
截止目前,中鐵通公司運營范圍涵蓋了鐵路與軌道交通車輛、機務、車務、工務、電務、牽引供電、機電及房建專業,業務遍及浙江、福建、安徽、江蘇、廣東、云南、內蒙古、河北、上海、陜西、山東、重慶等12個省市,年新簽運營合同額5.5億元,年產值突破4億元,尤其承擔了溫州市域鐵路兩條線38個車站、3個車輛段、117正線公里線路的運營任務,運營能力在鐵路與軌道交通行業名列前茅,并通過了國家三標體系和高新技術企業認證,獲得了業主單位的一致認可和贊譽。
隨著中鐵通軌道運營有限公司運營維保規模的逐漸擴大,物資管理的復雜性和重要性也隨之增加。物資倉儲運維平臺系統作為現代信息技術的產物,有效提升公司物資管理的效率與準確性,產生了多重的作用與價值。
傳統的物資管理通常依賴人工操作,容易導致信息滯后和錯誤。而通過倉儲運維平臺系統的線上自動化流程,對工器具實行了一物一碼制,實現庫存物資的實時監控和管理,能夠快速進行掃碼入庫、出庫、調撥等操作,確保物資存放位置信息的時效性。簡化班組作業出庫流程,并在突發狀況下能快速響應物資需求。
倉儲運維平臺系統對物資的質量有著嚴格把控和追溯。在系統中能夠將物資的信息與供應商、生產批次等相關聯,確保倉庫內物資質量的可溯性,高質量的維護物資是確保列車正常運行、減少故障率的關鍵因素。
此外,倉儲運維平臺系統能夠實時跟蹤并更新庫存狀態,查看歷史消耗數據,優化庫存管理,避免物資短缺或積壓,確保關鍵物資的及時供應與調配。通過合理的庫存管理,城市軌道交通能夠在保證運營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資金占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系統提供的實時數據,使得管理層也能夠全面了解物資的使用情況和庫存狀態。這種透明度不僅有助于內部管理,也能夠提高各部門與班組之間的協作效率,促進信息的共享與溝通。通過可視化的數據分析,能夠更清晰地識別問題并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從而進一步提升維保的安全質量把控。
該系統自從使用以來,為企業帶來顯著的效益提升,包括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等。通過實施倉儲管理系統,企業能夠實現倉儲管理的全面優化,從而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這種系統的應用不僅幫助企業精確地掌控庫存,提高出入庫效率,還優化了倉儲布局,實現了倉儲自動化管理。這些功能將大大提升企業的倉儲運營水平,同時為企業提供了更精準的數據支持,幫助企業管理者做出更科學的決策?。
此外,啟用倉儲管理系統還有助于提高物流效率、保證庫存準確性、控制成本、提高安全性以及優化人力資源。通過科學的倉庫管理,可以減少物品在倉庫中的停留時間,提高物品的流通效率,減少庫存損失和短缺,避免物資積壓和過期變質等問題。同時,通過優化倉庫布局、提高倉庫容量利用率等方式,可以降低倉儲成本,為企業節約成本。科學的倉庫管理還可以加強對倉庫中物品的監控和管理,避免物品的丟失、損壞、盜竊等安全問題,提高倉庫的安全性?。
未來中鐵通將繼續努力,不斷優化倉儲平臺的運維流程,提高運維效率;為溫州市域鐵路全生命周期運維維保、為公司“立足溫州,面向浙江,走向全國”的愿景提供更加穩定真實的物資數據力量支撐。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