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歷經75個時長僅半小時的“天窗點”、137次高精度控制性爆破,中鐵十九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神華江油國家煤炭應急儲備基地鐵路專用線左線1#隧道勝利貫通,這是該專用線由“單線運營”轉“雙線運營”的重要施工突破,同時也標志著施工中創新采用的“臨近既有線老舊隧道控制性爆破施工”方案取得成功。
短小隧道成為施工“老大難”
雖然1#隧道全長僅247米,但是因為臨近行車密度高達234列/天的寶成鐵路,特別是距離1956年建成的兩河口隧道僅22米。兩河口隧道沒有初支和二襯,巖石裸露,一旦爆破引發石塊掉落,將對既有線造成重大安全隱患。施工初期,成都鐵路局批復的施組方案只允許采用非爆破式人工+小型機械掘進。由于該隧道圍巖硬度高達110兆帕,非爆破掘進每月只能進尺3~4米,嚴重制約工期。一條短短的隧道,成為項目全員的“心頭大患”。
創新采用“臨近既有線老舊隧道控制性爆破”施工方案
施工路上千萬難,頭腦風暴助闖關。天明電廠項目部在充分調查認證現場圍巖情況的基礎上,向集團公司專家組求援,在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尚爾海帶領的技術團隊的指導幫助下,創新編制“臨近既有線老舊隧道控制性爆破”專項施工方案,通過了第三方安全評估和成都局的方案認定,批復確定為臨近既有線Ⅲ級控制性爆破施工。該方案把每排炮火工品用量嚴格控制在46公斤以內,進尺控制在50至70厘米之間,最終確保圍巖振速在2厘米/秒范圍內。振速2厘米/秒是一種什么概念?據了解,裝藥量較大的鞭炮就可以造成同等程度的震動。
抓緊半小時“天窗點”保質保量保安全
為確保施工安全和既有線運營兩不誤,成都局要求爆破作業要安排在行車密度相對較小的凌晨0:00-04:30之間進行,且每個“天窗點”僅有30分鐘。為了有效利用珍貴又短暫的30分鐘,項目部施工團隊夙興夜寐,堅持把一切準備工作超前到位。每一個“30分鐘”,都有條不紊地完成遠端防護、實施爆破、爆破后安全復查、進入既有線實施量測、上道檢查排除隱患、恢復通車等一系列操作。同時在成都鐵路局工務、電務、供電等專業配合檢測和監控下,實行駐站聯絡全員、現場防護員和遠端防護員聯動“三位一體”安全防護體系聯動,采用視頻監控等方式,對兩河口隧道實施圍巖收斂、拱頂下沉和寶成客專特大橋位移及沉降實施多重監控量測,為爆破作業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確保了施工和既有線行車安全。
神華1#隧道控制性爆破的成功實施,為全國范圍內臨近既有線老舊構造物實施爆破作業提供了寶貴經驗。據悉,項目部將與西南交通大學等院校聯合總結經驗,組織編寫QC、工法等科研成果,助力經驗推廣。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