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首條“小巷公交—便民健康專線”在渝中區袁家崗開行,該公交串聯起重醫附一院周邊社區、學校、企業、商圈等,可將市民從家門口直接送至醫院門診部和住院部樓下,有效打通市民就醫“最后一公里”。
為打造居民幸福生活的理想港灣,近年來,渝中區不僅在交通、醫療等基礎服務方面下功夫,還持續引入高品質項目進社區,豐富社區業態,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消費體驗,加快推進城市便民“幸福圈”建設。
西泠書房位于白象街街頭,是重慶首個“西泠書房藝術綜合體”,該書房把西泠印社最富盛譽的詩書畫印、藝術品拍賣、藝術品鑒定等優質文化資源,與書畫培訓、中華茶文化、研學旅行、文創產品研發等有機結合,打造出城市書房消費新場景,進一步豐富渝中區城市人文書房業態。
據介紹,重慶·西泠書房藝術綜合體持續舉辦書畫展、金石傳拓、篆刻體驗、書法體驗、茶酒品鑒等7大風雅活動,為公眾免費提供傳統文化和現代藝術體驗,不斷豐富市民的美好生活。
西泠書房(西泠書房供圖)
為了構建居家頤養“生活圈”,滿足老年人多層次服務需求,石油路街道積極打造“養醫護”融合的養老服務綜合體,提檔建設面積達3000平方米的街道養老服務中心,以社區“渝中怡家”為載體升級10個社區養老服務站,引進第三方機構,為社區老人提供專業化的助餐助行、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服務。
同時,在10個“渝中怡家”以及養老服務站點,因地制宜設立“健康小屋”,協調醫院舉辦義診日等共駐共建活動,推動醫療資源向社區傾斜、醫療專家向社區下沉,打造康養服務陣地。據了解。2023年石油路街道被國家確定為“智慧健康養老試點街道”,民樂村、煤建新村、新影村等3個社區被評為“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
居民進行健康體檢(陳星宇/攝)
為了讓居民悅享綠色、智能、品質的社區新生活,第三屆渝中區社區美好生活節也于近日在大黃路社區舉辦,現場還特別設置了“以舊換新,特惠煥新家”專區,開展家電家居、家裝廚衛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將持續到6月29日。
據悉,下一步,渝中區將全力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構建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救助服務體系,健全醫療保障制度體系,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打造教育、衛生、文化、體育、養老和社區商業6 個更高水平的“10分鐘公共服務圈”,點亮居民生活的“幸福底色”。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