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即將拉開帷幕,大運會交通保障的相關工作也已準備就緒,將為世界各地來賓呈現精準靈活、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交通保障服務。
作為國際大型賽事的交通保障,最大的挑戰在於既要服務好賽事交通,又要盡量不影響城市交通﹔既要做到專用車輛的精準調度,又要確保城市公共交通協同有序,實現應急條件下的客流快速疏解和運轉,避免運力資源的過渡投放。
本次成都大運會交通保障工作的背后,有一個“大運會智慧交通保障系統”,正在為大會交通提供科技支撐。該系統由專用車輛指揮調度、公共交通協同管理、交通信息服務等子系統構成,通過對交通運力資源的科學調配,強化賽時交通和公共交通運力銜接,確保城市公共交通協同有序、綠色低碳,同時提高車輛的運行效率。
大運會專用車輛指揮調度系統區別於傳統賽事交通車輛調度“通訊基本靠對講機‘吼’”的模式,系統創新採用“一屏總覽”+“雙端協同”方式,實現各層級調度中心和調度點的信息互通、任務上傳下達。總調中心管理人員通過“監管大屏”進行運力綜合調配和全局把握﹔調度點工作人員通過電腦端實現對本調度點所有來往車輛的任務監控和異常調度﹔駕駛人員則通過手機APP端負責接收、執行任務,在緊急情況下可通過“一鍵報警”功能與管理人員端進行視頻通話。
由於大型賽事住宿、訓練、比賽場館往往分布於城市的不同區域,而專用路線往往區別於司機們熟悉的“社會路線”,為了確保駕駛員按照規定線路執行運輸任務,大運會智慧交通保障系統定制開發了賽事專用線路導航功能。“這項技術運用於賽事交通保障,在國內尚屬首次。駕駛人員在手機移動端確認運輸任務后,手機端將聯動開啟專用線路導航功能,跟著系統導航走,可以減少走錯路的風險﹔同時,專車在行駛過程中實現全程可視化監管,提高行車安全性。”千方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
平衡涉賽人員和市民出行的需求,盡量減少對市民出行的干擾和影響,是大運會交通保障工作的另一項重點和難點。由於賽事交通活動具有集中到達和集中離去的特性,散場時間比進場時間更集中,散場的交通沖擊比進場的沖擊更大。為此,“大運會智慧交通保障系統”的“公共交通協同管理”模塊,依托成都TOCC(交通運行監測調度中心)接入的各類公共交通數據,科學調度地鐵、公交、出租、網約車、共享單車等各類公交工具,實現對觀賽人員快速轉運疏散,確保城市交通正常運行,市民生活出行少受影響。
“我們會根據歷史大數據提前測算所需運力資源,結合場館當前賽事最大客流量,計算場館周邊的地鐵、公交、網約車、單車平均一個小時內能不能把人群疏散完,如果經測算一小時內完不成的話,我們就會把信息同步給相關企業,提前開通接駁路線,疏散人群,同時也避免運力資源的過度投放。”千方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