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等8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啟動第一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的通知》,鄭州成功入選首批試點城市。這既是對鄭州全方位、多領域、長期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的認可和肯定,也將給鄭州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為了做好試點工作,鄭州市對外公布了發展目標,2023年至2025年,將推廣公共領域新能源各類用車超4萬輛。如何實現這一目標?鄭州引領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有哪些優勢?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及業內人士為讀者一一解讀。
入選首批試點 鄭州憑什么
“鄭州入選首批試點城市并不令人意外。”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認為,這與鄭州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產業基礎優勢密不可分。
鄭州擁有6家整車制造企業和15家專用車企業,以及超過150家的核心零部件配套企業,這些企業形成了強大的產業基礎,為新能源公共車輛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發端于鄭州的宇通集團已成為全球產銷規模最大的新能源商用車企業,以宇通為代表的汽車生產商可以提供城市公交車、城市卡車、環衛車等幾乎所有公共領域車輛。
此外,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鄭州,不僅具有發展新能源公共車輛的政策和社會環境優勢,還有建設資金充裕、技術支撐充分、人才基礎扎實等有利條件,為新能源公共車輛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巨大動力。
推進全面電動化 鄭州有什么
鄭州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方面布局已久。
從2009年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共同啟動“十城千輛工程”開始,鄭州就已逐步開始在公交、出租、公務、市政、郵政等領域開展新能源車輛推廣,并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鄭州已在全國率先實現主城區公交車、巡游出租車全面新能源化,主城區環衛車和出租網約車的電動化率均已達70%。
2022年6月,鄭州市出臺了《關于加快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了發展方向和重點,并設定了具體目標——到2025年,力爭全市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能超過100萬輛。
搶抓先行區試點機遇 鄭州還有哪些支撐力
今年5月,河南省中豫新能源汽車產業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完成備案,總規模150億元,重點用于統籌盤活河南省新能源汽車產能。
10月30日,河南省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由宇通集團、上汽集團鄭州分公司、鄭州日產、廣州風神汽車鄭州分公司、鄭州比亞迪以及河南省汽車產業投資集團等聯合發起成立,旨在創建汽車產業發展平臺,優化產業發展生態。
鄭州市工信局的數據顯示,目前鄭州市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超30%,保有量超25萬輛,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22年已建成新能源充電站1600余座、公共充電樁2.8萬余個,占全省的50%以上;2023年將新建充換電站80座、各類充電樁2.5萬個。
“此次入選試點城市,將進一步加速新能源公共車輛的推廣,帶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宋向清說,在良好的政策東風和產業基礎支持下,鄭州正抓住新機遇、闊步新賽道,全力打造全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引領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潮流。
特別推薦 ?上海國際客車展現場參觀報名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