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許多人都有定期體檢的習慣,從而及時發現健康問題,及時治療。每天載我們出行、為我們拉貨的一列列軌道交通列車,也需要定期“體檢”來保障行車安全。
為火車們體檢的“火車醫生”,主要是來自各鐵路局站段、中國中車和相關企業的工程師和工人師傅。為了保障行車安全,他們每天不辭辛勞地下地坑、爬車頂,工作環境復雜,任務重。
那么,怎么才能依托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積極探索“產品+”新模式,為軌道交通列車提供更精準、更快、更可靠的“體檢”呢?這是中車四方所近年來一直在探索的問題。
中車四方所充分發揮在軌道交通裝備核心系統領域的技術優勢,成功揭榜“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軌道車輛智能巡檢機器人”國家工信部示范項目,積極探索建立智能日檢自動作業系統,逐步實現軌道車輛日常檢測由傳統的人工作業方式向智能機器人自動巡檢方式轉變,并根據動車組、機車、地鐵不同檢測環境特點,成功研發覆蓋上述領域的三款智能巡檢機器人。
其中,中車四方攜手優艾智合攻堅克難,推出面向軌道交通場景的智能巡檢復合移動機器人。
軌道交通智能巡檢機器人
優艾智合軌道交通智能巡檢機器人,體型嬌小神似“Wall-E”,外表可愛,內心強大,而且不再局限于軌道,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繞著地鐵列車到處“轉悠”。在青島地鐵和徐州地鐵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只需走上一圈,有啥毛病都逃不過它的眼睛。
軌道交通智能巡檢機器人
優艾智合軌道交通智能巡檢機器人技術特點:
前沿移動測量技術和SLAM激光導航技術
——自主高精度導航地圖繪制;
多傳感器融合自主定位導航技術
——機器人自主尋找可通行路徑,適用于地鐵檢修庫內各種復雜的現場環境;
激光雷達和機器視覺技術
——機器人自主環境感知、路徑規劃和避障功能。
經過統計,引入優艾智合軌道交通智能巡檢機器人后,與傳統的人工檢修模式相比,列車日檢人工時減少30%以上,效率提升約37%,并且實現了無紙化檢修作業和檢修數據信息化存儲,有效提高了“體檢”水平及管理水平。正因如此,軌道交通智能巡檢機器人2021年獲得了山東省交通工程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
優艾智合(YOUIBOT)是全球領先的移動機器人企業及解決方案提供商,成立于2017年,總部位于深圳,在北京、上海、蘇州和西安設有辦事機構。優艾智合應用移動機器人及智慧服務軟件系統,基于智能工業物流、智能巡檢運維兩大業務,為全球企業提供自主移動機器人產品及一體化解決方案,打造穩定連續、高效的生產力。
目前,優艾智合國內市場覆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產品出口日本、韓國、新加坡、西班牙、德國、意大利等30多個國家,在半導體、3C、鋰電、電廠、IDC、大倉盤點、智慧檔案等垂直領域積累了豐富的場景經驗,是臺積電、中芯國際、華星光電、中國中車、立訊精密、延鋒國際、國家能源集團、華能集團、浙能集團、國家電網、中煤科工、中海油等眾多國內外知名品牌的合作伙伴。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