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展獲悉 6月10日8時32分,隨著75052次中歐班列從青島膠州站開出,中歐班列歷年累計開行突破11萬列,發送貨值超4500億美元。
此趟列車將途經濟南、石家莊、太原等地,三天后抵達內蒙古二連浩特口岸出境,目的地為莫斯科。這一趟列車運送的貨物是山東本地制造的智能家電,共有1萬多臺,貨值超2000萬元,可以說是一個“超級貨柜”。
國鐵集團貨運部負責人表示,目前中國境內已有128個城市開通了中歐班列,通達歐洲26個國家229個城市以及11個亞洲國家超過100個城市,創新開行了境內外全程時刻表中歐班列,目前每周穩定開行17列,全程運行時間較普通班列平均壓縮30%以上,平均每柜貨值較普通中歐班列提升41%。在傳統大宗物資、日用百貨等班列基礎上,適應特色貨物運輸需求,開行國際運郵、跨境電商、食品冷鏈、商品汽車等特色班列,滿足了沿線國家企業多元化、個性化、精細化的市場需求。
中歐班列運送的貨物品類已經拓展到53個門類、5萬多種商品,汽車汽配、機械設備、電子電氣等高附加值貨物已成為中歐班列出口的主要貨源,2024年這三類貨源占比已超過60%。成功解決了新能源汽車和消費型鋰電池鐵路運輸安全難題后,新能源汽車、鋰離子電池產品和光伏產品中國制造“新三樣”搭乘中歐班列走向世界。
中歐班列為沿線國家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貿易條件,中國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家電、日用小商品等 “中國制造”,以更快速度、更優價格到達歐洲,西班牙紅酒、荷蘭奶酪、波蘭蘋果、泰國榴蓮、老撾香蕉等歐洲和亞洲國家的特色產品走進了中國百姓的日常生活,為亞歐國家貿易往來開辟廣闊的市場空間。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