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目前最大水壓、最大埋深的海底隧道工程——深江鐵路珠江口隧道,自2020年7月開工建設以來,現場施工保持快速推進。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15.12億元,占初設批復概算的37%。其中,隧道盾構段預計明年10月貫通。
近日,由中央網信辦社會局、國鐵集團黨組宣傳部主辦,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發現最美鐵路”活動走進深江鐵路珠江口隧道項目,60余名媒體記者深入了解這一超級工程的建設進展情況。
據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江門工程建設指揮部介紹,深圳至江門鐵路(深江鐵路)線路正線從規劃的深圳樞紐西麗站引出,經深圳寶安、東莞濱海灣、廣州南沙、中山至江門,引入深茂鐵路江門站,全長116.3公里,為全國“八縱八橫”高鐵主通道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珠三角地區主要跨江城際通道。
深江鐵路建成通車后,在深圳樞紐西麗站與贛深客專貫通,在深圳機場站通過深圳北至深圳機場聯絡線銜接廈深鐵路、廣深港客專,在中山站通過聯絡線溝通珠海至深圳方向徑路,在江門站與江湛鐵路正線貫通。同時,深圳的前海自貿區與廣州的南沙自貿區將實現半小時高鐵互聯互通。
中鐵隧道局集團有限公司深江鐵路2標項目土木總工程師許彬彬介紹說,由于線路需要跨過廣州、東莞之間的珠江入???,地質十分復雜,設計方案幾經比選,最終由公鐵兩用大橋改為隧道下穿。
據悉,珠江口隧道是深江鐵路全線控制性工程,采取明挖法+礦山法+盾構法組合施工。線路全長13.69公里,設計時速250公里,水下最大埋深115米,是我國水下隧道的最深紀錄,最大水壓1.06兆帕,相當于每平方厘米承擔10.6公斤的壓力,強度超過 10個標準大氣壓,為世界之最。
中鐵隧道局集團有限公司深江鐵路2標項目土木總工許彬彬介紹,施工面臨水文和地質極其復雜、周邊環境水腐蝕性較為嚴重、施工距離超長等眾多考驗。
在位于海底的珠江口隧道工程2標項目施工現場,機器轟鳴,24歲的盾構主司機楊涔正通過大大小小的儀器按鈕操控著“大灣區號”盾構機向前掘進。“我們這段掘通了之后,后面才會有其他的標相繼開展。隧道埋深比較大,承受的水壓也會大,中間還要穿越鳧洲大橋,危險的地方就在這兩個點。我們主要就是注意泥水艙壓力,還有液位的波動,判斷是否穩定。”楊涔說。
據悉,“大灣區號”盾構機是中鐵隧道局、中鐵裝備聯合為珠江口隧道量身打造的超大直徑盾構機,最大掘進速度達50毫米/分鐘,日最快進度達到24米,截至目前已累計掘進近800米,完成了27.3%的施工任務。
目前,“大灣區號”盾構機與從東莞虎門始發的“深江1號”盾構機在珠江口海域水下相向掘進,目前已安全穿越海堤等風險源,平穩進入海域段。兩臺盾構機猶如在茫茫大海中穿針引線,對施工的動態控制要求極為苛刻,最終將在海底實現精準對接。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