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布信息引發關注:南京首臺無人駕駛公交巴士開始上路測試。
該網友透露,兩輛無人駕駛公交巴士,一輛在白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路測試,每天沿93路和181路線路行駛。網友拍攝畫面顯示,巴士車身為藍色,車身較小,類似此前推出的“寶寶巴士”車型。車輛上路測試期間,駕駛室內還會有安全員隨同。
記者24日從南京公交集團了解到,目前確實正在著手準備無人駕駛巴士公交,當前正在內部測試階段,具體區域和線路還未完全確定,有望年內上線。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近年來,自動駕駛在公共交通領域的落地呈現加速態勢。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協會副秘書長陳超華曾透露,目前全國已有20多個城市推出了自動駕駛公交服務。
事實上,南京江心洲作為全國首個純無人駕駛開放道路“運營測試”島嶼,2023年,已經上線了首批無人駕駛公交巴士,平時接送上班族,周末化身觀光線;武漢市經開區素來有“中國車谷”的稱號,集聚多家整車企業和整車工廠,區域內部署了國內首個24小時服務的車路協同無人駕駛接駁巴士,該車的應用已經從封閉園區走向公開道路,實現了公開道路L4級別自動駕駛能力,為市民提供接駁地鐵線的服務;2024年,深圳首條自動駕駛公交線路正式開通。但也有乘客表示,相比有人駕駛公交車速度仍較慢,車輛變道等環節設計仍有待提升。
對于無人駕駛公交的推廣和應用,業內專家表示,相比無人駕駛汽車,無人駕駛公交車在推廣應用上具有一定優勢。如在成本控制方面,公交運營成本相對較低,特別是人力成本開支更少。此外,無人駕駛公交的運營效率和管理效率更高,可實現更高效的路線規劃和調度,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但與大規模應用還有一定距離,一方面是技術的成熟度還有待提升,包括保證車上人員的安全和路人的安全等方面;另一方面是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社會接受度,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也有待改善。
不過,真正的無人駕駛公交上線前還需要做很多準備,例如,獲得無人駕駛牌照需要經過一系列嚴格的測試。還有,穩定性測試、道路測試、安全評估等。對此,南京公交回應,目前無人駕駛公交正在內測階段,后續將根據測試情況申請牌照。南京公交無人駕駛公交巴士正式上線后,市民將可以在主城區內乘坐體驗無人駕駛的魅力。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